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代诗词与教学
古代诗词与教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45
  • 关注人气:4,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堪往来戍 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城上胡笳奏》审美赏析

(2013-09-29 18:48:33)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那堪往来戍 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城上胡笳奏》审美赏析

    《秦州杂诗·西使宜天马》就是借物来抒发了自己对怀才不遇的伤感,希望得到重用而报效国家的愿望。《秦州杂诗·城上胡笳奏》是一首在思想上充满矛盾的诗歌。在当时的历史上,既要“防河”,又无兵可调,最终只能从西部边界守卒征调,但是这些士兵又没有战斗力了。面对如此状况,无奈之中只能恨邺城之败了。“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是唐代西北边防要地。全诗如下: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诗歌首联写道:“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诗人首先写唐军已到秦州的状况。上句写诗人听到了城上不断响起的胡笳声,下句写诗人看到了山边唐军旌节在移动。“胡笳”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汉”代指唐朝,这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节”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在南北朝时,凡出任地方领兵将帅的,都要持节。因此,这里代指军队。其中的一个“归”字点明了唐军回归。诗人一开始就用了声音和行动把回归的军队展现出来。

接着颔联写道:“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上句源于《通鉴》。据记载:“至德二载,以李铣为防河招讨使。唐河北道沧、景等州,皆古渤海郡地。黄河于此入海。”下句源于《后汉书》。据记载:“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金微守军,奉了皇帝的命令东移沧海一带,防守黄河天险。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唐军和单于军队在黄河下游交战,但唐朝兵力不足,不得不东征西调前去增援。这里描写了唐军形势的可危。
   
颈联写道:“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上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从近处写士兵的阵容,因为长期戍边和跋涉,疲倦之极,一个个又黑又瘦。下句推开镜头,写了旌旗的稀疏零乱。上句“士苦”源于《吴越春秋》。据记载:“人疲士苦。”下句正的“旌疏鸟兽稀”源于吴均诗中的“林疏风至少”和庾肩吾诗正“林长鸟更稀”,以及张华诗中的“燎猎野兽稀”。诗人在此描写了战争的激烈、持久和艰苦。
   
尾联写道:“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样的军队还能往来征战吗?邺城惨败之后,刚刚收复的洛阳又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明末清初学者、藏书家顾宸曰:“安史之乱,大败者有三:哥舒翰潼关之轻出,以杨国忠惧祸,玄宗信谗,遣使趣战而败。房琯陈涛斜之车战,以肃宗入贺兰进明之谤,中使邢延恩等促战而败。邺城九节度之大溃,以中使鱼朝恩统兵,军无主帅,久而致败。少陵‘恨解邺城围’一语,实有慨于唐之兴亡成败与。”特别是在最后一句中,诗人不说“溃”而说“解”,可以说,这是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讽刺。我们都知道,杜甫是忠君爱国的,其思想根深蒂固的,即使朝廷有什么过时,也不会直言不逊的。这里,也得到了证实,也充分地暗示了诗人的复杂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