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代诗词与教学
古代诗词与教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45
  • 关注人气:4,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其五》审美赏析

(2013-09-28 17:58:27)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其五》审美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其五》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马来抒发了自己的“胸有大志”却“不遇”的伤感。然而,在诗歌中,我们感觉到的更诗人期待和盼望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情怀。全诗如下: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首联写道:“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宜”即得到。上一句源于《汉书》上的记载。书上说,“张骞使西域,初,天子卜曰:‘神马当从西北来。’骞还,得乌孙天马。”第二句中的“由来”就是自始以来,或者历来。这两句是说,自从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就不断有良马被带到中原,至今已超过万匹了。这里,诗人不但突出了马好,而且也说明了马多,为后面表现描写马以及抒发情感作了铺垫。

接着的颔联写道:“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浮云”即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阵”即.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这里代之战争。上句“浮云连阵没”就正面描写了战争。下句“秋草遍山长”用侧面烘托战马战死的结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神马多数都战死了,秋天山上的草也长得很长。据史书记载,公元7593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剩三千。可以说,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诗人借此表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颈联写道:“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龙种”指骏马。据《魏书·吐谷浑传》记载:“ 青海周回千馀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 宋代的苏轼在《韦偃》中写道:“龙种尚与驽骀游,长秸短豆岂我羞。”“仍”即依然、照旧 。“驊骝”即良马名。“驌驦”传说中的神马。由于“驌驦”之为真龙种,只是一种传闻,因此诗句以“闻说”起头。诗人说,即使“龙种”将绝,惟一留下来的也已老,但是,驌驦虽老,仍不愧龙种之后,它迥立(屹立,独立)荒野,向苍天而哀鸣。以此明白了自己期待和盼望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机会。

尾联写道:“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迥立”即屹立,独立。唐杜甫《丹青引》:“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意思是说,老驌驦却是独立于广漠之上,昂首向天,萧萧长鸣,它不仅具备千里之志,就是立即让它参加战斗,也能够建立功业。这里,诗人不但揭示了“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的内涵,而且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即使老了,但“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是永远存在。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物喻人上。咏物诗决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当然,诗人杜甫也绝不是为写马而写马。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和杜甫的处境,都是国家混乱,民不聊生,诗人也处于穷愁潦倒之中。然而,即使战乱,诗人流离飘泊,但从来不忘国事。所以,诗人从良马引起感兴,以驌驦自喻,抒发自己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时候,仍然渴望为国立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伤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