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审美赏析

(2013-09-16 16:52:56)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审美赏析
西征问烽火 <wbr>心折此淹留 <wbr>杜甫《秦州杂诗(其一)》审美赏析


   
“杂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的。据相关资料介绍,杜甫在秦州写了很多诗,但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就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南宋刘克庄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秦州杂诗(其一)》全诗如下: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首联写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首句是说,自己看到的事情都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从历史上看,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这一句也就是这一现实的反应。第二句“因人作远游”就是说因为“满目悲生事”,故到秦州投奔一个人(据说是堂侄杜佐,或者旧友赞公)。首联不但表现了现实社会状况,也说明了诗人“远游”的缘由。

颔联写道:“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迟回”即徘徊。宋代的贺铸《山花子·弹筝》中写道:“约略整鬟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浩荡”即广大旷远。这里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心中很不踏实,越是接近陇西越是徘徊难进,而等到攀上关隘,心中更是涌起了无边的忧愁。这里,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以及不敢进入的心情。

颈联写道:“水落鱼龙夜,由空鸟鼠秋”。在这一联中,诗人描写了展现眼前的秦州的景象。“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这里,诗人用鱼龙河和鸟鼠山来代指秦州的山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上句的“夜”字,表明了夜晚的晦暝、幽暗的特点。下句的“秋”字,不但暗示了季节,而且也表现了秋的凄凉之感。

尾联写道:“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烽火”代指战争。“心折”即中心摧折,形容伤感到极点。“淹留”即长期逗留,或者羁留、逗留。这里,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然而,这里也不是自己久留之地。从这诗歌中,我们感受到诗人不但描写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灾难之广,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也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其次,借代手法,诗意丰富。再次,心理描写,表达情感。第四,景物描写,地域浓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