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代诗词与教学
古代诗词与教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45
  • 关注人气:4,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清平调·其一》审美赏析

(2013-07-10 06:33:29)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清平调·其一》审美赏析

 

应同学们的要求,现将李白《清平调·其一》进行赏析,欢迎批评!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诗侠之称。李白著名的《清平调·其一》是在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上所作。相传,唐明皇携爱妃杨玉环沉香亭赏牡丹品美酒,逸兴勃发的唐明皇即宣李白为其写歌助兴。“清平调”是李白所创乐府题。而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即花圃的围栏。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拂)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局部)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这样,诗人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一个容颜似花,穿着如云衣裳,美如天仙一般的杨贵妃之美。可以说,李白对杨贵妃的描写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难怪唐玄宗和杨贵妃自己都如此欣赏这首诗歌。

当然,对于李白来说,成也《清平乐》,败也《清平乐》!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