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审美赏析

(2013-06-05 05:41:45)
标签:

古代

诗文

艺术

审美

赏析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审美赏析

槛外长江空自流 <wbr> <wbr>王勃《滕王阁诗》审美赏析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出身望族,隋末大学者王通为其祖父,诗人王绩是其叔祖。在二十七岁那年,赴交趾探父,不料落入水中而死。“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时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并附上这首诗歌。全诗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人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江渚”指江中小洲。也指江边。“罢”即完了,毕。意思是说,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上一句诗人开门见山,从空间的角度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其中,“临”字,表明了面临的位置,真有高瞻远瞩之意。第二句是说,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诗人从时间的角度来写,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里,时空结合,不但感叹盛衰无常,时过境迁的历史变化,而且提高诗歌的审美意境,。

接着写道:“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意思是说,早上的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紧承“佩玉鸣鸾罢歌舞”而来。诗人从时间的角度来写,上句写早上,滕王阁周围都是南浦之云,也就是说,滕王阁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也孤独其中。下句写晚上,西山之雨笼罩滕王阁。这样,早晚结合,就是说一天,滕王阁整天没人光顾,只有南浦的云和西山的雨与它为伴。其中,上句的“飞”和下句“卷”,不但表明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暗示了社会风云变幻不定,人生无常。诗人表面上写景,实则在抒发情感,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也暗示了人去楼空的沧桑感。

接着写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悠悠”指遥远,或长久。“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意思是说,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上句中的“闲云潭影”写的是空间。因为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俯仰结合,拉开空间距离,空间就会变化。而“日悠悠”把空间转入时间。其中“悠悠”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下句“物换星移几度秋”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情蕴其中,感慨无比,而且也是诗歌的审美境界得到提升。

最后写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空”有白白地。“自”即自然而然之意。“空自流”暗示了流水无情。意思是说,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诗人在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换星移,帝子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真是世事变迁,人去楼空。在写作上,首先,首尾照应,时空流逝,情感延伸。其中的“江”字回应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中的“高阁临江”中的“江”。结尾中的一个“空”字,更是用得美妙,不但表明时间怎样变化,江水都是自然地不停流动,不会因人的伤感而停留,而且也暗示了物是人非的人生伤感。最后,以景结情,情蕴其中,不但含蓄蕴藉,而且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艺术上,除了以上分析之外,还有以下特点:首先,时空结合,意境高远。其次,动静结合,气韵生动。再次,结尾独到,引人思索。第四,语言含蓄凝练,表现力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