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玉阶怨》审美赏析
(2012-06-07 17:58:36)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艺术赏析杂谈 |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反映思妇的内心情感,《玉阶怨》是其代表作之一。《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主要是写“宫怨”“闺怨”的乐曲。李白的《玉阶怨》,标题中虽然有“怨”字,但在诗作中却不见“怨”字,然而,句句含“怨”,真可谓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情蕴深远。
前两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就是指很美的阶梯。这里代之主人公思妇。从文学写作的方法来说,诗歌注重的是用形象给人以直觉的美感,直接让人感动,因而很注重描写对象的质地品质的表现。这一点在李白诗歌中得到很好的表现。比如,他在《行路难》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樽”是“金”的,“盘”是“玉”的。这里李白注重描写对象的质地与品质,并有意夸大而突显出来,以此让人感动,激励人去思考。这样的方法也与李白豪放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玉阶”(包括下句中“水晶帘”中“水晶”的运用)都是有意描写了对象的质地品质,以此突出事物的美好而精神的忧怨,从而实现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的审美效果。“生”用得很妙,白露“生”即是“生出”或者“增加”的意思。不管什么东西要生长或者增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时间的,它是逐渐生长出来。这里,李白用一个“生”字,不但说明了夜晚气温下降,阶梯上已经有了一层白白的霜,而且也表明了夜深了,已经下霜了,而这位思妇还在玉阶上,表明了她站了很长时间。思妇在期待着什么,然而又无所得,这样的形象就很好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忧怨。“夜久”中“久”字照应着“生”字,夜深了才“生”白露,因而,“久”就是对“生”的形象表现。生“白露”了,思妇还在玉阶上,霜露已经“侵罗袜”了。“侵”即“侵蚀”意。一个“侵”字,不但表明白露已经下得很大了,而且更表明思妇站在玉阶上的时间很长了,以致冰凉白露浸湿罗袜。这里,诗人通过细节描写,把思妇的忧怨之情表现得如此形象,也如此含蓄生动,真正使思念之情和忧怨之痛达到“切肤之寒”的境地。
三四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帘”即用水晶做的帘子,也就是珠帘。在中国古代,以线串琉璃珠垂挂门楣,为精美装饰品,这就是说的珠帘。诗人这里用“水晶”来形容“珠帘”不但竭力描写了思妇家是很富有的,也很讲究的,而且突出地表现出珠帘晶莹剔透之美,为下句抒情奠定基础。“却”即“还”或者“又”义。“下”即放下。“却下”看似无意放下帘子的动作,而其中却包含着无限幽怨。“玲珑”即明亮的样子。在这里,可以指秋月的明亮,也可以指在秋月照射下的水晶帘的明亮。深秋夜晚,已经下了白霜,思妇无可奈何,走进屋去,放下水晶帘。这时候,天上那明亮的秋月照在珠帘上,珠帘也是那么的玲珑剔透。然而,诗人李白真是抒情高手,他不写月光照在帘子上,而是写帘子“望月”,变换了描写视角,很自然地把主体转换到了思妇一方。这里,珠帘就好似思妇,望月怀远,借月抒情,思妇的怨情不言而喻。这不但把珠帘拟人化,情感化,而且借物抒情,以景结情,这不但更含蓄地表现出思妇的怨情,而且更易于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