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审美赏析
(2012-04-26 06:01:10)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杂谈 |
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其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的词,其中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欧阳修《玉楼春》是其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如下:
接着的两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两句是词中之名句。这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由己及人,表现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就是古人所说的:“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这正是所谓的人生自有情痴在。第二句中的“恨”,即指离愁别恨。这种离愁别恨是与风月无关,是人所独有的情感。但事实上,风月(自然之物)正是触动人情感的媒介。由此想到,南唐时的李璟调侃冯延巳说:“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关卿底事?”冯延巳回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其实,这“一池春水”被“吹皱”,正暗示了词中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情绪的波动,突出了内心情感如池水一样荡起层层涟漪。可以说,这正是冯延巳内心的表现。所以,《礼记》里《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诗·大序》也说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都要语言来充分表达。从这些例子来说,这首词中的“痴情”就与“风月”(自然之物)也就有关系了。
所以下片开端就说:“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翻新阕”就是白居易《杨柳枝》所说:“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同题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因古代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表明抒情主人公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或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柳”谐音“留”。所以,“一曲能教肠寸结”的哀痛伤心。“肠寸结”即是说因听到这样的曲子就引发想念之情,内心产生肝肠寸断之痛苦。其中,一个“莫”字很有意义,不但表明了抒情主人公不愿触物(《杨柳枝》)伤感,不愿听到伤感的曲调,也表现了离别之后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痛苦,
总之,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不但表现了主人公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之情,也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感受。词作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此词:“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