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王维《山居秋暝》的图画美

(2010-03-11 12:59:06)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歌

图画

审美

杂谈

       谈王维《山居秋暝》的图画美

谈王维《山居秋暝》的图画美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谿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就是观图所作的评说。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过:“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 所以,中国诗画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是仰俯自得的节奏化、音乐化的节奏感。从而说明“诗画同一”的思想。就诗中有画来说,林二松等主编《写作艺术技巧辞典》中指出,诗中有画,“指在诗歌创作中,吸收绘画技法,在诗中创造出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画镜,使诗画结合。”由于图画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因而,使诗歌的形象美更为突出,从而更有效地增强诗歌的意境之美,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这种美学效果就如《文艺美学》所说的那样:“形象性有助于增强人的感性认识,不但有助于建立空间观念,拓宽人的思维空间,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人的观察与想象能力,提高人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能力。”如,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为例,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从诗歌的前两联来看,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新雨过后的暮秋图:在那人迹罕至的山中,山雨初霁,初秋的傍晚,空气特别的清新、爽朗。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月光照在如盖的青松上。在月光下,清洌的山泉,闪闪发光,潺潺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山有水,有月有松,可以说,诗人在每一句上,都能给人以视角感受,给人以形象之感。那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其图画美?我们首先从整体上看,那明朗的月光照在青松林上,所形成的画面色调是分明的;那皎洁的秋月之光映照下的流水上,就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闪闪发光。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分明的,线条是明确的,轮廓是清晰的。其次,意象组合具有明显的方位性。诗句中,意象的排列由上而下,由远而近,形成一个空间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背景描写,当然也可以看着是远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对偶句,由远而近,“明月”当空,显得高远,月光洒在松树林上,由上而下,显得空旷;再由山而水,出现一个特写镜头——清澈而潺潺的流水。这样,这样,线条清楚,画面组接顺畅,鲜明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美的自然图画。而在诗歌中,这幅自然图画恰恰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营造出了和谐的审美境界。这样的审美空间不但有助于诗人寓情于中,而且有助于提高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认识能力。

 

总之,诗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诗。苏轼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评语,不仅说明了王维诗歌的特点,同时也昭示了诗情和画意交融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义——营造审美意境,从而更好地提高诗歌的表现力和诗歌的审美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