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关于中国青少年球员培养的两点感受(上)
(2009-12-28 16:58:00)
2008年,因为工作原因,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美巡赛上,那一年,有两个人的名字最终在年底的盘点中多次提及。一个是金和珍(AK),一个就是曾亚妮。这两个人都是08年的最佳
人。年轻,活力,精湛,潜力无限,你几乎可以把所有的溢美之词用到这两人的身上。紧接着,AK代表美国队参加了莱德杯,并且大放异彩,而曾亚妮也将自己的奖金榜排名逐渐升高,最
的统计中,她已经稳居前十的行列。很多人都表示,如果未来世界高尔夫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话,08年无疑是一道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后的09年,随着麦克罗伊,石川辽,黑纯一等一并
秀的崛起,高尔夫真的成为了年轻人的天下。而像曾经的金童加西亚,显然也感叹岁月无情,只是自己依旧没有大满贯入账。
2009年10月9日,高尔夫时隔百年后重返奥运会,这无疑为中国高尔夫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感受到,从体育总局到各个俱乐部,从职业球员到孩子家长,仿佛真的看到了曙光。尤其是目前以刘宇翔,石翌婷等球员领衔的年轻球员,成为代表中国参加2016年奥运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培养模式上看,想在奥运会上去的突破,仍旧不是非常乐观。
尤其是在赛事梯队建立上更是迫在眉睫。
最近几个月,频频接触到青少年高尔夫的赛事,小到一些赞助商举办的活动,大到汇丰青少年冠军赛。刚开始采访这些赛事的时候,心里总会觉得有些紧张,过去很少接触青少年赛事,突然采访,不知道从何问起。但跟了几站下来,才发现,其实每次参赛的球员就那么几个,你看着出发表甚至就能知道前三,跟打假球似的,前几名总是那几个,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青少年比赛比的不是成绩,而是寂寞。中国现在有多少孩子在打球?这个问题就像是中国有多少高球人口一样难以预测。看了高尔夫周刊后面的青少年排名,估计中国能把球打出去的孩子都在那半页纸上。这些孩子将来究竟会是张连伟还是梁文冲,现在说还太早。但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就指着这帮孩子貌似已经宣判了死刑,又让我想起了时下另一句流行的话:别太相信他们,他们只是个传说。
8月中旬,有个朋友问我某站青少年比赛男子A组的冠军,我说了五个,结果真的说中了,而且五个人里面三个在前六名,还有一个没来,事后朋友大喜。前两天,依旧是那朋友打电话问我知道有个叫安秉勋的人不?我当时还以为是个韩剧明星,后来了解才知道,这人不是啥韩国明星,甚至都不能说是个完完全全的韩国人(母亲是前中国乒乓球队队员焦志敏),这个安秉勋刚刚获得了109届全美业余锦标赛的冠军。安秉勋能获冠军一点都不稀奇,再具体一点说,韩国球员能获冠军一点不稀奇,这就好比LPGA,每站比赛要是没有几个韩国美女拔尖,这比赛要么是禁止韩国球员参加,要么就是记分卡上的名次是从倒数第一排起的。再说说男球员,去年全美业余锦标赛的冠军李真明(韩裔的新西兰籍球员),上届莱德杯上给加西亚OK球的金河珍,还有韦昌秀,崔京周,还有刚刚虎口拔牙的梁荣银。不管怎么说,韩国球员从上到下都在中国之上,而且不是差的一点半点。我不能说韩国球员比中国球员强,但是从这几年日韩球员层出不穷的局面来看,邻国在梯队建设上已经远远地超过我们,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家长们的自发行为,但是日韩两国的赛事体系成为刺激这种自发行为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是目前,中国高尔夫的赛事体系并不健全,几乎停办的男子中巡赛,业巡赛球员打出来也没有出头之日;女子赛事更加惨不忍睹,今年中信总决赛的女子冠军夏欣曾说:“现在中国女子高尔夫赛事不是少,是非常少,没有比赛我们就没有锻炼,没有锻炼怎么才能打出好成绩!平时练习和比赛其实完全是两回事,我期待2010年能有更多的赛事。”由此可见,建立梯队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