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隔音符号界说
(2011-06-20 17:04:08)
标签:
教学论文汉语拼音教学探究教育 |
分类: 柱石构建-教育 |
在学习普通话音节时,我们常常会触及“隔音符号”这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隔音符号的具体意义,有关语音的教材都未明确指出,其用途也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隔音符号》(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所规定的情况进行理解的:“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无疑,这种规定对区别音节之间的界限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号可谓点睛之笔,它使容易混淆的音节之间豁然开朗了。但是,对于普通话的初学者,还存有不少疑点,需再次分辨。为此,在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和界说。
一、用于零声母的隔音符号
这是隔音符号中用得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种。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能区别音节的隔音符号。它又可细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后一个以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跟在其它音节之后,必须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xī’ān(西安)
qi’é(企鹅)
yú’é (余额)
kǒu’àn(口岸)
由于这一类型的前一个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i、u、ü,后面是以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所以音节之间最易混淆,非用隔音符号隔开不可;否则,会错连读成一个音节或错读为另两个音节。如:xī’ān(西安)、duì’ǒu(对偶)分别错读为xiān(先)、duìòu(镀釉)等。
另一类是:后一个音节与前一类一样,只是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由n或ng构成的。如:
shēn’ào(深奥)
zhēn’ài(珍爱)
yin’é(吟哦)
yìng’è(硬腭)
这是因为音素n的组合能力强,既可处于音节的开头,又可置于音节的末尾作韵尾。所以处于两个音节之间时,易混读错;音素ng在音节中往往会错视为前一个音节作韵尾的音素n和后一个音节的开头作声母的g这两个音素;如不加符号“’”,就容易混淆音界。试比较:
shēn’ào(深奥)——shé’nǎo(蛇脑)
ming’é(名额)——min’gē…(民歌)
以上两类强调必须用隔音符号隔开音节之间的界限。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
第二种。为了便于拼读而运用的隔音符号。以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与前一个音节之间不存在混淆情况,但为了拼读方便,也需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gāo’ǎi(高矮)
jiāo’ào(骄傲)
zuò’ōu(作呕)
chāo’é(超额)
这一种的两个音节之间基本上都是前后相连的几个低元音(a、o、e)的排列(少数是与高元音u排列的),不会错读为复韵母的,故不会混淆音节。其间使用的“’”是为了使拼式明朗、拼读方便。
在普通话零声母音节中,还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说明。其一,这一元音自成音节只限于叹词“唉”,独立性强,不与其它音节组合成词,故不用“’”;其二,以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由于拼写时在前面改写(或加写)了为y、w两个字母,所以不会混淆两者读音。其实,y、w两个字母就相当于隔音符号的功能,可以说,y、w两个字母是隔音符号“’”的变体。
二、用于非零声母音节的隔音符号
一般语音教材未重视,词典等工具书在书写这类音节时也没有明确加“’”。用于非零声母音节的隔音符号,也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前一个音节以i、u、ü为韵腹,后一个音节以n作声母。如:
xī’nán(西南)
chū’nǎ(出纳)
但如果前一个音节以i、u、ü作为韵尾时,那么容易区分,可不用“’”。如:
hǎi’nān(海南)
qiū’nǎo(丘脑)
第二类,前一个音节以n为韵尾,后一个音节以g为声母。如:
lán’gān(栏杆)
dān’gàn(单干)
xìn’gé…(信鸽)
jīn’guó(巾帼)
一般说来,在拼读音节时,应遵循辅音靠后不靠前的原则。但是,以上两类情形则例外。其原因也是前文所说的n、ng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第一类将i、u、ü与n分别组合为in、un、ün的鼻韵母;第二类则将处于前后两个音节中的n、g两个音素当成ng这一个音素,从而混淆了界限。所以我认为,书写这两类音节时,最好还是用“’”标明。它对于初学者是很重要的。试比较下列几组音节:
xī’nán(西南)——xīn’ān(心安)
dān’gàn(单干)——dàng’àn(档案)
min’gē…(民歌)——ming’é(名额)
yǎn’guāng(眼光)——yǎng’wàng(仰望)
综上所述,在普通话中,无论是零声母音节还是非零声母音节,容易混淆音节界限有以下三种因素:
①低元音a、o、e与高元音i、u、ü的混淆,易错读为相连的腹韵母;
②高元音i、u、ü或低元音a、o、e分别与鼻辅音n、ng的混淆,易视为鼻韵母;
③将辅音n、g两个音素当成鼻辅音ng这一个音素,或者反过来,由本来是一个鼻辅音的音素错读为前、后两个音节中的韵尾加声母的两个音素,即“n(韵尾)+g(声母)”的关系。
所以,拼写这样相连的两个音节时,我们必须用隔音符号“’”隔开。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给隔音符号下一个定义:在给普通话的音节以按词连写的方式进行拼写时,为了区别容易混淆的音节或者为了拼读的方便,在两个音节的界限之间用了一个隔开读音的符号,这种符号就叫作隔音符号,用“’”(弯头小撇)表示。
1995.12.26初稿
1996.1.12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