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依恋
(2025-11-06 11:09:01)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第3589天】
感受和依恋
感受在系统方法中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并且仅仅从交流的观点出发才会考虑到,此后,它的作用于近期有所恢复。因为依恋理论在系统治疗背景中的作用在提升。在系统治疗的近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系统治疗方法,都以明确的情感和依恋为取向。包括叙事依恋治疗,以心智化为基础的家庭治疗,依恋取向的家庭治疗,聚焦情感的夫妻治疗。
一、创造一个安全的基础:谈论依恋
鲁迪·达洛斯和阿琳·韦泰雷想要把系统治疗的焦点扩展到叙事和依恋理论方面。来自依恋理论的启发有助于认识叙事当中的互动序列以及促进叙事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建议,在系统实践中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
咨客需要有多少“依恋的安全感”,才可以使他们在治疗的开始能够开放自己并且能够接受和利用治疗师说过的话?
这些在家庭中讲述的故事(当然故事也被改编,以适用于团队和组织)“弥漫”着怎样的感受?
在家庭会谈中共同加工得出的对于父母在其原生家庭中依恋历史的一种理解,可以被如何利用,使得从中产生的那些可以解释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在此时此刻运用?
从这些问题出发,在不同阶段的实践运用情况如下:
1.建立一个安全的基础,在此需要澄清的是:
谈论什么是安全的,目前还不应该谈论什么?
同等地接受所有的表达,暂时克制对过错的责备,以及根据需求让过程慢慢地进行。
治疗师感到足够确定,能够忍受痛苦的感觉和描述。
治疗师对于家庭在情绪上要有所准备,具体的表现是治疗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家庭压力的背景,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与之感同身受。
2.在背景中探索问题,此处要对以下方面提问:
所有的成员在困难的处境中是如何寻求安慰和安全感的,以及他们在何处能找到,在何处找不到?
成人的依恋模式在他们的原生家庭中看起来是怎样的(包括对创伤性体验的回忆)?
这些原生家庭中的依恋体验在如今的及家庭中是如何影响其行为的?
3.探索替代方式和变化的可能,考虑不同的情况:
探索他们如今对“复制的剧本”(在我的童年什么是好的,我想延续什么)和“改编的剧本”(在我的童年什么是可怕的,我成年后想要做些什么不同的)的需要。
尽可能坦诚地谈论不同的依恋模式,并思考如何对待这些差异,以便让所有人产生尽可能多的安全感。
4.整合与保持联系,在此要进行评估:
这个治疗过程传达了哪些依恋体验?
如果将来要复发,家庭中的情感交流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如何单方面结束治疗,但是明显还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二、“我推测,你感到……”:共同心智化
这个方法源自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所谓的“边缘人格”患者,该理念后来在彼得·冯纳吉和艾亚·阿森的合作下在伦敦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多人系统的系统式实践,并且它尤其在交流中能够产生一种高水平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解构性的说法甚至行动。
“心智化”是一个表示某种能力的概念,即能够通过对心理状态归因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也就是一方面想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想象他人对其自身的看法。
对自身的行为方式和对方的原因和动机归因是有必要的。为此需要一种心理理论方式,也就是诸如此类的想法: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并且观察他人如何解释其自身的行为。只有达到这个阶段,才有可能接受社会的观点。
心智化这种能力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步骤:一种从他人的角度、需求和情感状态看世界的态度,要求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将他人的需求与自身的需求加以区分(也被称为“足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最终提问式地取得对方确认,看自己是否准确地理解了他人。
心智化的能力一方面与发展心理学中的规律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它是在早期的依恋体验中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循环的关系:
一个孩子能越好地被父母理解,他就会越好地理解他的父母。
继而,孩子的父母就更容易理解从中产生的互动,并且反过来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化能力。
心智化伴随以下的能力和态度:
1)可以开放地去发现世界: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有好奇心。
2)能够认识到:对他人只能进行推测,却从来无法肯定他们在想什么。
3)接受观点的能力。
4)能够明白:同一个现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5)能够宽容,因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背景。
6)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方式对他人的影响。
7)原则上对他人有一种充满信任的态度;对自身的理解能力持有谦虚的态度。
8)感到轻松愉快和幽默,允许自嘲。
9)相信自己和他人改变的可能。
10)能够对自身的反应负责,能够调控自身的想法、冲突、感受、情感、愿望、信念和需求。
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系统实践尤其是家庭治疗,就需要咨询师自身主动地发挥心智化能力。他们的方式是:
1)公开自己的心理活动:
我这会儿正在想这个。
对于您说的话我感觉很好,因为……
2)准确地探索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3)不断验证他们对此是否理解正确。
可以遵循的顺序是:
打断:对不起,我能不能在此处打断您,并确切地询问?
倒带:您刚才说……
查明:您对您前面说的话有何感受?
反思:之后您和其他人会发生什么?
在所谓的“心智化循环”中治疗师需要注意五个重点:
断句:我注意到,每当父亲说话时,儿子会生气地看着母亲,除了我还有其他人注意到吗?
验证:这或者是我想象出来的?
对某个时刻进行心智化,并且同时放慢互动的顺序:(如,对父亲说)儿子如此生气地看着他的母亲:
您估计儿子的内心有何感受?
当儿子这样看着母亲,您作为父亲感受如何?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从您妻子脑子中冒出来的心里话,此刻关于她的感受,她会说些什么?
一般化:我们现在听到,当父亲讲话时,母亲会感到生气,并且儿子感受到了这些……可能这是唯一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但也可能并非如此……诸位能够交谈一下,在家中或其他时候是否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吗?
回顾:按照您的想法如何解释今天这里发生的事?您能否说一说,这分别对于每个人和诸位共同来说意味着什么?您从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
丁
二0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