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与自我的相互塑造
(2023-04-12 16:10:59)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第2651天】
注意力与自我的相互塑造
把注意力控制在手中的“我”在哪儿?谁来决定神经系统产生的精神能量该如何运用?灵魂的主宰或舵手究竟在何方?只要对此略做思考,就会发现,从现在开始,所谓的“我”也是意识内涵的一部分,它很少逸出注意力的焦点。我的“自我”只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认识我的人意识中会有关于我的版本,但与原始版本,即我自己了解的自己,可能毫无相似之处。
自我,不是普通的资讯,它包含了通过意识的一切:记忆、行动、欲望、乐趣、痛苦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我点滴建立起来的目标的先后次序。社交活跃的人的自我可能跟他的意识形态打成一片,银行家的自我可能涵盖在他的投资策略里。但我们通常并不会从这种角度来看待自我。任何时候,比如意识到自己的外表给别人的印象,或考虑到如果能够做什么事就会去做,这种时候,我们都只是觉察到自我一小部分。我们最常把自我跟身体联想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加以延伸而去认同与我有关系的房子、车子、家人等。不论我对自我能意识到多少,它都是意识的最重要的部分,象征着意识的全部内涵及其间的互动模式。
这样说可能会有绕圈子的感觉,如果注意力或精神能量由自我主导,而自我乃是意识内涵的总和,意识及其目标的内涵又是注意力以不同方式投射所造成的结果,这套理论周而复始,转来转去,一会儿说自我引导注意力,一会儿说注意力决定自我。这两种说法事实上都没错,因为意识并非直线的,而是呈一种圆形循环。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
在米哈里长期研究的对象里,萨姆·布朗宁是一个可以说明这类因果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萨姆15岁时,跟随父亲到百慕大过圣诞节。当时,他对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他的自我还没有形成,也没有独立的认知。他没有明确的目标,他想要外界认为所有同龄男孩都会要的东西,也认同基因程度或社会环境指令。换言之,他迷迷糊糊地计划升入大学,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结婚、住在郊区,过一辈子。
圣诞节期间,有一天,父亲带他去百慕大的珊瑚礁旅行并潜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发现神秘美丽而又危机四伏的海底世界如此令他着迷,他就下定决心做进一步的探索。于是,他在高中选修了许多门生物课程,目前正向着海洋科学家的目标迈进。
在这个案例中,有个意外事件闯进了萨姆的意识: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美。他并未规划这个事件,这也不是他的自我或目标投射注意力造成的结果,就是旅行中无意的遇到。但是,他一旦认知那个海底世界,就喜欢上了它,而且这次经历跟他一向喜欢做的事、对大自然与美的一贯的喜爱,还有他一直重视的一切,产生共鸣。他觉得这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值得继续追寻,于是他把这次意识建构成一系列的目标,学习更多有关海洋的知识、选修相关课程、进大学、读研究所、做一名海洋生物学家,而这些都成为他自我的主要成分。从那一刻起,他的目标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于海洋与海洋生物,形成一套循环的因果关系。最初,他无意间发现海底世界之美,注意力帮助他重塑自我;后来,他刻意追求海洋生物学的知识,自我就开始塑造注意力。他的案例并不特殊,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是遵循这个同样的途径发展的。
到此为止,几乎所有为了控制意识而应该了解的事都已经论及。我们已经了解到,体验取决于我们运用精神能量的方式,而这又牵涉到目标和意图。所有过程都是靠自我衔接,即依赖整个目标系统的心理活动来衔接。我们若想在任何方面有所进步,都逃脱不了这些步骤。
外在因素当然也有助于改善人生,如赚得百万美元,找到理想伴侣,为改善社会制度尽力等,但即使是这些美好的事情,也必须先在意识中取得一席之地,以积极的方式与自我建立联系,才能对生活品质产生影响。
意识的架构已经开始浮现,但目前这幅画面还是静态的,虽然各种元素均已经齐备,但还没有发生互动。我们需要继续了解,每当注意力唤起对某个新资讯的觉醒时会发生什么状况,我们才能充分了解控制体验的方法,迈向美好的未来。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丁
二0二三年四月十二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