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酗酒者子女被剥夺的童年及自尊自信

(2022-11-17 12:07:44)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

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丁香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教育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第2505天】

 

酗酒者子女被剥夺的童年及自尊自信

 

大部分酗酒者的成年子女对亲密关系心存畏惧。因为他们最初最重要的关系亲子关系教会他们:他们爱的人也会伤害他们,而且非常难以捉摸,离他们越近越亲密,越容易受伤。

成年人之间成功的关系,不论是亲密关系还是普通朋友间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需要互不设防,彼此信任,并开诚布公。酗酒者家庭早已将这些无情摧毁或摧残。他们因为无法信任任何人,而更趋向于熟悉的情感模式,因而那些内心极度矛盾而变得感情凉薄的人往往对他们更具吸引力,这样可以满足他们想象自己身处亲密关系而又不必面对内心对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恐惧。

乔迪选择的善恶双重人格的男友时而可爱时而可怕,可以让她重温与童年相似的经历,也可以让她不必冒险涉足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样的未知领域。她坚信父亲是唯一真正理解她的人,而不愿打破这一神话。这个神话的力量无比强大,不仅损害她的人际关系,也最终令她放弃自己终止治疗。治疗是痛苦的,痛苦是治疗过程中无可回避的一部分,她知道,但她说她不想放弃父亲,不想生他的气,她和父亲真的需要彼此,所以为什么要相信他人而不是相信父亲,而且她也不相信真的有人能改变她帮得上她,所以宁愿保留这个神话。

对童年曾经遭受虐待的成年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尔虞我诈的,到处是摧残别人情感的坏人,认定与别人走得太近会被他们伤害,会失望,而事实上,这些想法放在他们有毒父母的身上更贴切,认知偏差和颠倒让他们反倒更相信父母而不相信他人。他们会认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任还有谁能信任。

信任是人类感情产物中最孱弱的一种,在严酷条件下,也是最容易第一个消亡的。在中毒的成年子女所受的伤害中,信任缺失是最普遍的一种。他们害怕被抛弃,嫉妒、占有欲和怀疑,是他们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们的经验是,很早就认为关系总会遭到背叛,爱最终会招致痛苦。

卡拉头疼反复发作,她的医生认为可能存在心理因素,建议她找苏珊治疗。因为压制怒气常常引发头痛,苏珊问她为什么生气,她惊愕而沉默后承认她确实在生气。她说,她47岁了,她的母亲仍在操控她的生活,通过卖惨、威胁、胡搅蛮缠等手段。比如,上个月也计划了一场很棒的墨西哥之旅,她为此兴奋不已,可在出发前三天,母亲打电话哭诉她父亲出去钓鱼要两周才能回来,她很沮丧,然后问她可不可以陪她住几天,她说自己要去度假,母亲就开始大哭。她说要姨妈陪她,母亲就说她不爱她,然后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说个不停,她最后便稀里糊涂取消旅行答应陪她。因为她知道母亲这样,即使她可以出行也不能尽兴。这种状况时有发生,她承认母亲性情多变反复无常,她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看到她众多面孔中的哪一个,也永远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她高兴。因为母亲的行为变化区间非常大,时而热烈得令人窒息,时而冷酷得令人痛苦。今天能让她高兴的事,明天就可能令她怒火中烧。父母这种前后矛盾的今日对明日错症状,在酒精作用下得到显著强化。

这种有毒父母发出的信号以及制定的规则太过多变又太出人意料,常令中毒孩子应接不暇无所适从。事实上,有毒父母只是把批评当作一种控制手段,不论孩子做什么,他们总能找到借口展开批评。孩子成了父母受挫失意时的出气筒,是父母所有罪过的替罪羊。这是酗酒父母对自己失职进行的辩护和宣泄的狡猾手段。他们借此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是:如果不是你什么都做不好,我怎么会喝酒?他们失控、侮辱子女,把自己酗酒的毛病怪罪在子女身上,年幼的子女看不到有毒父母逻辑上的漏洞,不得不全盘接受这种罪责,并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酗酒承担责任,也愿意尽一切力量去赎罪,徒劳地试图获得父母的赞许。

对酗酒家庭中的孩子来说,替罪羊角色非常熟悉。他们可能通过自我伤害或是违法行为来塑他们负面的自我形象,也可能不自觉地用情感甚至身体上的各种症状来惩罚自己,像卡拉时常头痛一样。

除了替罪羊角色,酗酒家庭的孩子有些也被迫承担起家庭英雄的角色,即黄金孩子,被迫肩负起重大责任而被父母或外界的赞赏包围,表面上来看,似乎赋予了孩子积极正向的地位,但事实上小小年纪便成为家庭顶梁柱,而被剥夺童年生活,成年以后会一直强迫自己去完成难以实现的完美目标,丝毫不敢松懈。

史蒂夫41岁,是一名化学研究员,事业有成,从小都是成功者,是积极进取的人,被很多人指望,现在却好像石化、优柔寡断、瘫软了一样。原来他的父母也是酗酒者,成长过程中,他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成功者中的佼佼者,以这种方式抵抗家里的喧闹躁动。他说他从小就是他人眼里的神童,然后是完美儿子、学生,然后是完美科学家、丈夫、父亲。现在他厌倦了自己的完美形象了。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便承担起自己力所不及的重任,并用超越年龄的成熟解决所有问题,获得赞赏。他的自尊来自外在的赞美、奖励和分数,而不是内存的自信,也没有被当作一个天生具备价值的人来对待,并由此建立起自尊核心。他的动力包含着补偿的心理需求,想通过自己的出类拔萃,无意识地想要抵消父母的不足。现在父亲因酒精引发的严重的肝损伤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让他小时候没有做好的事情引发的无力感与挫败感重新浮现,非常痛苦。

苏珊告诉他这正是解决真正关键问题的大好时机。他首先需要面对一个事实:成为家庭英雄其实是他应对糟糕童年的非常手段,不幸的是他从未学会如何让自己松弛下来。完美追求终于令他瘫倒,这是许多完美主义者最终的结局。

心理咨询需要帮助他度过目前的困境,也需要帮助他平复他被剥夺童年的创伤。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0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