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利用《论语》、古诗等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家乡的小吃
教学难点:突出小吃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子曰:“有朋自远方来, ?”(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如果有南方的朋友要来你家做客,又特别想尝尝当地的小吃,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发言。“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出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村行》唐·杜牧)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论语》中的相关语句创设待客的情境,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自然地导出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引用王维《杂诗》中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二)、小组交流:家乡都有哪些著名的小吃?你认为最好吃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能说说它的色彩和外形特点吗?(课件出示)
(三)、“现在我就是那个南方来的客人,刚才逛了一圈后,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三样美食,你们给我介绍一下吧。”(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小吃?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辣白菜、冷面、打糕)
(四)、“这么诱人的美食,难怪诗仙李白会说:‘举头(师说学生接后面的句子)’远在外地的游子给我发来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乡美食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家乡其他的特色小吃)
(五)、引用《三字经》中的“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课件出示)
(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美食,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宣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他们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七)、引用《论语》中的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课件出示)
(八)、“你们还记得泥塑的一些基本技法吗?”(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团、搓、捏、压等)
(九)、引用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中的“目见不如足践”。(课件出示)
(十)、“在实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作业提示。(课件出示——作业提示:用彩泥、彩纸或者其他材料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现场进行宣传。)
(十一)、引用《论语》中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课件出示)“只要你们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不会出错。”喊出口号:小组PK(师)谁主沉浮(生)
设计意图:利用古诗等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已学知识。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口述《弟子规》中的“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学生按小组进行作品展示,现场进行宣传。
(二)、引用汉代班固的“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三)、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希望同学们课下了解一下其他地域的美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使命感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团、搓、捏、压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