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山(三)

标签: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松山战役历史 |
血战松山(三)
前两节简单介绍了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9师“进出红木树”并于6月12日占领红木树,切断了腾冲、江苴日军与松山日军的联系;新编第28师82、83、84团,新编第39师117团,第八军荣誉一师2团3营,四个团一个营对松山实施了20余天的攻击收效甚微。
那驻守松山的日军是支什么样的部队?
驻守松山的是日军56师团113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在日军中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全军战斗技能比赛中,其射击技术常年保持全军之冠,驻守松山时日军方面称为“拉孟守备队”。
日军从1942年5月底开始修建松山防御工事,按要塞的要求施工,年底基本完成。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至1944年5月,于远征军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大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
松山日军守备队56师团113联队,满员3150人;滇西反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高黎贡山战役中取得进展,联队长松井秀治带约1800人增援高黎贡山日军各据点,将松山的指挥权交给金光惠次郎少佐,此时松山日军守军约1300人。在兵员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收缩防守,中国远征军能顺利攻占竹子坡和腊勐街。其实竹子坡(日军称原口山阵地),远征军称5600高地,战略位置很重要。
前两节简单介绍了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9师“进出红木树”并于6月12日占领红木树,切断了腾冲、江苴日军与松山日军的联系;新编第28师82、83、84团,新编第39师117团,第八军荣誉一师2团3营,四个团一个营对松山实施了20余天的攻击收效甚微。
那驻守松山的日军是支什么样的部队?
驻守松山的是日军56师团113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在日军中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全军战斗技能比赛中,其射击技术常年保持全军之冠,驻守松山时日军方面称为“拉孟守备队”。
日军从1942年5月底开始修建松山防御工事,按要塞的要求施工,年底基本完成。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至1944年5月,于远征军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大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
松山日军守备队56师团113联队,满员3150人;滇西反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高黎贡山战役中取得进展,联队长松井秀治带约1800人增援高黎贡山日军各据点,将松山的指挥权交给金光惠次郎少佐,此时松山日军守军约1300人。在兵员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收缩防守,中国远征军能顺利攻占竹子坡和腊勐街。其实竹子坡(日军称原口山阵地),远征军称5600高地,战略位置很重要。





松山日军56师团113联队,前排中尉联队长松井秀治。

1943年元旦,驻守松山的日军向东方遥拜。

日军原口山阵地(竹子坡)守军。
前一篇:血战松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