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不赡养  如此儿女情何以堪?(原创)

(2010-04-04 20:57:59)
标签:

杂谈

                     父母不赡养  如此儿女情何以堪?

孝顺父母,尊老养老,本是天下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四川龙泉,三儿一女都不赡养,两位七旬老人只得住进废弃的猪圈。低矮的土墙,屋顶已破烂不堪,寒风从破墙缝灌进屋子,简陋的木床和木柴堆放在一起,这就是龙泉驿区茶店镇某村两位70多岁老人唯一的安身之所。紧挨着猪圈的,是老人二儿子的两层楼房,房前的坝子里凌乱地堆放着老人的一些家具和衣物,是被二儿子扔出家门的。老人生了三儿一女,到头来无家可归,传统孝道蒙尘到这种程度,让人甚为寒心。

刘敬是龙泉驿区茶店镇某村村民,他和老伴儿杨群珍共生育了三儿一女。他们辛辛苦苦拉扯大儿女,孩子长大分家时,他们将自己的9间房分给3个儿子每人两间,自己留了3间,刘敬和二儿子刘放一起生活。后来其他两个儿子都盖了新房,刘敬想到他们一直和刘放生活,想给他一些补偿,便花了900元钱从其他两个儿子手中将那4间房买回。自此,9间房全归刘放所有。过了几年,刘放也想拆掉旧房盖新房,同时他向父母承诺,新房建成后父母还是随他一起生活。新房盖好了,老人也搬进去了,但矛盾也随之产生了。刘放觉得,“父母是我们三个儿子的父母,凭什么让我一个人赡养?”心里不平衡,加之妻子因为生活琐事和杨群珍发生了一些矛盾,刘放便乘机将老人赶出家门,并将老人的一些家具和衣物都扔到房前的坝子上。刘敬和杨群珍无家可归,只好住进了已废弃多年的破猪圈。在农村,养儿防老,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通行几千来的养老模式,可是,两位老人生了三男一女,还得住进猪圈,这实在让人费解之极。是他们的儿女家境都困难吗?如果儿女们自己都生计唯艰,颠沛流离,那是另外一回事,另当别论,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当地村人讲,刘敬的儿女生活条件都还不错,但谁也不愿让父母和他们一起住。他们不愿意和老人住,其实就是不愿意赡养老人。有儿有女,老有所养,这是老年人最基本的幸福,如果有儿有女,儿女富有,老无所养,这就是老年人晚年生活最大的悲剧。这样的儿女,他们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就忘恩负义,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视年迈的父母为累赘,不给住,不管穿,狠心将父母赶进猪圈,刻薄父母,缺德至极,这样的儿女简直禽兽不如!

儿女是父母的全部,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儿女绝对没有私心,绝对只有奉献与牺牲,他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的财产,无疑都是儿女的,所以,儿女对父母尽孝道,这是天经地义的。在当下的农村,儿女养老也还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儿女无论富有还是贫穷,赡养父母都是应当的,赡养父母,只要做到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就行了,其实,父母们的要求很简单,有吃有住有人管,他们就满足了,他们不会有多少额外的要求,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大都省吃俭用,除了生病,他们的开销都不大,他们也会替儿女着想。面对这样大度的父母,我们的儿女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天下父母为儿女们操了一辈子心,尽了一辈子力,而做儿女的只要为父母的晚年操心尽力就行了,其实,这也是不等价交换,绝无仅有的不等价交换,我们的儿女何乐而不为呢?孝心无价,所以孝道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孝顺父母,其实也就是善待自己,每一个人都要老,你今天刻薄你的父母,让父母住进猪圈,明天你老了,你的儿女也如此对待,晚景凄凉,活着有什么意义?人生又有什么意义?佛云,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人生是因果报应,循环往复,其实,这就是人生。我们今天善待父母了,就种下了善果,为我们的儿女树立了样板,明天,我们的儿女就会善待我们,我们就在享受自己种下的善果,我们也就在享受幸福,所以,将孝心献给父母,付出,我们会收获很多,这种亲情的付出,回报往往是超值的。

 养跪乳,鸦反哺,动物都知道该怎么善待父母,为什么我们一些儿女不懂?只图自己过得好不管父母死活,这样的儿女,良心哪去了?对父母都如此绝情绝义,又何谈得上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无私奉献呢?一味索取,甚至不择手段索取,这就是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这样的人是可怕的。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生,他们图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幸福的晚年,难道我们都不能给?对父母忘恩负义,情何以堪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