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并快乐着”。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在质疑这句话的正确性。说实在话,许多像我一样的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的工作大都是为了衣食谋,为了生存的需要,带着沉重的负担与压力在从事也许我们并不喜欢的工作。记得我们学校的校长在北京出差的时候特地买回一套光碟,是李阳的《为自己工作》,逢会必播,校长说,要让我们明白,做好工作是自己的本分,不是领导的压迫。其实,在放碟子的时候,下面议论声一片。大家说,这是校长在对我们进行奴化教育,是为他的高压式的管理在寻求解释。平时的上班确实太累了太压抑了,我是感到身心俱疲,我还是希望放假,我倒认为,紧张的工作之后,难得的假期,才让我们处于快乐之中。享受假期,享受身心完全放松带给我的快乐,度假,并快乐着。而李阳的那套逻辑,我倒不觉得有多少可信度。我们没日没夜拼命的工作,出了成绩,那是校长的政绩,是他的资本,如果出了差错和问题,那才是自己的,单位是不会承担的。所以,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为单位工作,为领导工作,漂亮的逻辑掩饰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我们在辛苦的工作之余,最渴望的是放假,每周上五天半课,有一天半的时间休息,我们都欢喜雀跃。特别是放长假,像暑假,那可是我们的最幸福的时光。
对于我们教师,每年的暑假时间相对较长,那么,享受快乐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我没住在学校,放假那天,走出像牢笼一般的全封闭的校门,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不再有可怕的压抑感。出了校门,海阔天空了,真正自由了,用不着担心学生的考试,用不着担心领导的查哨,用不着患得患失。说实在话,没有住在学校,对于像我们这些累惯了的高中老师,是一种解脱。放假了,那些住在学校里面的老师,他们每天依旧听到铃声,他们的心老是慌慌的,总认为自己在上班。特别早上,听到铃声响起,不少的同事习惯性起床,然后迷迷糊糊的往外冲。即使放假,铃声仍然是响在他们心里的声音,工作仍然装在心中,一旦习惯,就很难改变。住在外面,就彻底地远离这种紧张与惯性,就真正解脱了。
除掉单位安排的专门的培训时间,剩下来的日子,便是我们自由享受的好日子,是我们放牧心情,经营乐趣的好时光。我是一个习惯安静的人,不喜欢三五成群瞎疯狂。我喜欢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脑旁,疯狂的阅读网上海量的信息,喜欢同网友无拘无束的说,喜欢在自己的博客上天马行空的写,屋子很静,我的心也静,外面的喧嚣于我很远。上网累了,洗把脸,然后骑上车子在街上飚。住在城里,一出门就是街,这样也好,家与社会零距离,不像学校,像个世外桃源,校园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嘛。上了街,我会鬼使神差转到书店,那个我经常买书的地方。到了书店,即使不想买,东看看,西瞧瞧,不知不觉,手上便是一沓书包报,不买又不舍得。其实,买了,有时候也来不及看,可怜我那些宝贝,不少被父亲装进纸盒,放到黑黑的煤房。没有书房,书的命运就只能如此。当然,买的书,大部分还是看了,放假了,反正有的是时间,躺着、坐着,随便什么姿势,只要舒服就行,看书,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放假,上网和看书,可是我的最爱。由于用眼过度,每天,我的眼睛总是红红的,眼圈是黑黑的,小女儿说,我是不好惹的大熊猫,所以,她老是躲着我。也好,这样,没有她的烦,我可更自由了。
我希望无拘无束的假期永远持续下去,没有下限。可是,那只能是梦想,一不留神,假期便快过去了,好惋惜呀,但又无可奈何。唉,徒叹“无可奈何假期过,提心吊胆赴牢狱(我们的工作确实比坐牢还难受,故如是说。)”快乐的日子总是太短,烦愁的时间老是太长,没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