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价值的定义
由技术或/和文化支撑的可持续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服务或模式的价值我们称之为“超价值”,超价值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给人们带来小惊喜的但持续度不高的价值,称为一类超价值,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另一类是由高技术或/和高文化支撑的可持续、持久超越客户期望的,称为二类超价值,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在使用的过程中,超价值产品的诸多细节带来的体验都让客户发自内心的认可,比如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想用,使用是一种快乐与幸福的体验等。
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提出的KANO 模型,将质量特性相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分成五类:基本(必备)型质量、期望质量(一元质量)、兴奋(魅力)型质量、无差异型质量、反向(逆向)型质量,原有的概念认为兴奋型质量是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对于魅力型需求,随着满足顾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顾客满意度也会急剧上升,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满足时,顾客也不会因而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然而在超价值时代,没有魅力型质量的产品或服务,顾客不满意的概率大大增加,研发产品的企业也将产品的魅力质量设定为常设质量,也常常将产品的设计概念定为魅力质量,所以呈现出产品研发时魅力质量常态化与概念化的特点,而这样被重新定位的产品魅力质量,就是“超价值”的核心所在。质量特性在重要度排序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魅力质量大于期望质量、大于基本质量的趋势。用一些头部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要求的话来说:基本质量与期望质量都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都进入不了入选门槛,更谈不上为客户供货了。
2.超价值的特点
从超价值内涵的来源来看,以前主流做法是去做客户调研,而现在更多的是企业研发部门根据技术与服务进化理论、根据大数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全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出的,经常是客户自己也想不到的。
从客户为获得超价值的心理上来看,消费者是愿意付出高价格的,比如苹果手机、海底捞的服务等。超价值的产品,尤其是二类超价值的产品,是物美价美,而不是物美价廉。
超价值的质量思维,不仅强调产品策划与研发时超价值质量的技术定位与内涵,也同时强调超价值的营销,让客户在购买时也能产生超价值的体验,产品销售策划要放到产品的质量策划中来,产品只有卖给客户才叫商品,才能实现其质量价值,那么产品售买时的价值表现力(包括产品本身与售卖策划)也都属于产品的质量属性,华为CEO任正非曾提出过“技术商人”的概念,笔者认为,质量经理人或研发人员也要有质量商人、技术商人的属性,质量管理七项基本原则中建议增加一项:“质量的商业策划”,成为质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则。设计是质量之父,要刚强,营销是质量之母,要温暖,设计与营销让用户既触摸到质量、也体验到质量。IPD(集成产品研发)中的产品决策评审的存在、《卓越绩效准则》对经营结果给予那么高的权重配分也都证明了产品质量的商业策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高水平的质量商业策划,就是产品的超价值策划、物美价美的策划,物美价美才能给企业持久策划与创造超价值以实力。
超价值的质量思维,还将研究产品超价值的退行速度,定期针对产品超价值的魅力值进行评分与数据分布的研究,在产品主流细分市场低于一定分值时,企业将需要策划迭代新的超价值,否则,产品市场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导致内卷,基于产品超价值体验的人民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阶梯性提升。笔者提出的“超价值流动退行瀑布模型”可以很好地规划超价值的开发与迭代(
“超价值流退瀑布模型”是“超价值流动退行瀑布模型”的简称,
此模型基于行业技术发展、消费发展进化的规律及行业、企业产品的价值退化规律,为企业策划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创造、传递策略及实施方案,由于从源头流动到“二类超价值”再向下流动退化成“一类超价值”再向下流动退化成基本价值甚至低价值时,流动退化路径呈现出瀑布的形态,所以称为“超价值流退瀑布模型”)。产品的超价值管理也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石与核心手段。
联络邮箱:szdengxc@qq.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