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中的知识管理分析:如何通过卓越绩效模式中的知识管理部分

标签:
卓越绩效模式知识管理质量奖财经 |
分类: 组织知识管理(KM) |
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对知识管理部分要求
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中,知识管理位于第六部分“测量、分析与改进”,其主要内容为:
“4.6.2.2 组织的知识管理
组织应当从以下方面对其知识进行管理:
a) 组织应当有效地管理其知识,明确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和过程,确定组织收集、积累、整合和共享知识的载体和平台,以便:
――收集与传递组织的知识,如图纸、文件、专利、技术诀窍、攻关成果、技术革新成果、现场改进成果、合理化建议、专业论文等;
――收集和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如顾客的图纸和文件、供方和合作伙伴的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等;
――收集和传递来自市场的信息,特别是来自竞争对手和标杆的信息,如竞争对手和标杆的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
――确认和分享最佳实践,通过对比数据和信息,确认和推广组织内外部的最佳实践,实现共享。
b) 组织应当确保其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备实施指南》强调的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必须有部门和人员负责,必须明确知识管理在工作流程中的负责人和机构。这就要求有兼职或者专制的知识管理负责机构(知识管理组织设计)。我们建议:
-
在整个公司层面有专职的知识管理部门和负责人;
-
经过对流程和岗位进行分析后,明确知识产生、储存和共享的范围、工具;
2、卓越绩效中强调最多的是显性知识的管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主要处于知识资源的管理阶段。我们建议在准备和评审陈述中:
-
强调对显性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
同时说明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和隐性知识传递的管理方法,容易得到高分;
3、卓越绩效中强调的知识类型:
-
组织内部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与共享
-
客户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与内部化
-
供应链上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与内部化
-
合作伙伴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与内部化
-
竞争对手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与内部化
-
行业最佳实践的发现与学习
4、必须强调知识本身的质量,包括(完整、及时、可靠、安全、准确、保密)
三、KMCenter的建议: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中关于知识管理的部分相对简单,主要从知识的获取和保存的角度规定,但为了通过卓越绩效的认证仍应认真准备、谨慎应对。
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去做卓越绩效企业的推动工作:
1、知识管理的推动机构设置,建立机构(实体与虚拟团队),在评审中这个是第一位的要求;
2、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即知识管理不是为了评审而作,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3、知识管理培训,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与参与,知识管理不可能推动成功;
4、核心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流程节点和关键岗位中的知识产出和需求,将知识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5、知识管理的制度保证,通过现有制度的分析,找到那些制度可以优化与升级,那些制度需要重新制定;
6、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支撑,对现有信息化平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搭建建议。
KMCenter服务有为多家机构提供卓越绩效模式中知识管理模块的咨询经验,有相关问题可联系。
注明:在最新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12版本)中,关于知识管理被放在了“第四部分:资源”的“4.4.4 信息和知识资源”,将信息和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将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创建、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信息平台、知识收集、最佳实践和标杆学习等结合起来。
《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关于知识管理部分
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12版本)“4.6.3.3 改进与创新方法的应用”部分,讲到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收集反馈和创新,也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
来源:KMCenter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