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追怀屈子情

(2013-06-09 22:32:52)
标签:

文化

童语伴蝉鸣, 小憩不觉醒。 清风弃书页, 拂粽香里邻。

每逢端午,心中不觉想起这首小诗。那些久远的点滴记忆,呼之即来,在脑海弥漫。那时候的端午,像是诗一样的节日,在画一样的乡村里,有母亲亲手包的纯糯米粽子,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多,生计艰难,在时常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年月里,粽子,像一个遥远的传说,一年才能吃到一次,一次或许只能尝一口,稀罕难得之至。除却无比金贵的粽子,在五月五日当天,胡同里的左右四邻们都会起早上山,采来菖蒲、蒿草或艾叶,插在门上,女孩儿们则在手腕系上五彩丝线,发间戴着艾叶草,芷兰,以驱邪避害,祈求安康。醉人的糯米芳香,色彩的亮丽装点,缤纷了贫苦农村孩子们朴素单调而纯真无邪的童年。

儿时,并不知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只觉,少年佳节倍多情,尤其喜欢节日里与众不同的气氛,好奇大人们遵循的神秘莫测的习俗。

端午追怀屈子情

读书后,渐渐从这个节日里感悟到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并深深震撼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壮美诗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寥寥数句,把一代爱国忠臣慷慨激昂皎然如月的赤子之心表现得荡气回肠。他担心时光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因此他不满足于先天的“内美”,还“重之以修能”,朝夕充实、提高自己,以便奉献于祖国。他一生忠楚,虽九死其犹未悔,然君听信谗言,执意进谏,不料楚君大怒,屈子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终被流放。万念俱灰之际,遂投汨罗江而死。

端午追怀屈子情

楚民伤其死所,为了悼念忠臣,寄托哀思,纷纷荡舟江河上,冒雨打捞屈大夫,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又害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拿粽叶包裹着糯米团,用棉线捆扎好,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以后每年,江边村民都向江中投入粽子,祭奠贤臣。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而今粽子到处都有卖,不论时节,不论气候,荤荤素素、新奇丰富的馅料,时尚精美的包装:、攀升咂舌的价格,令无数人感慨“粽子翻身吃人了”。端午,和许多个节日一样,都成了商家敛财的契机。浓厚商业气息的冲击,已经让这个节日渐渐脱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若今安在,看到端午节时街头市井一派欣喜祥隆之景,不知会作何感想。古代楚民是因为感念屈大夫忧国忧民、忠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今人呢?

无可厚非,时代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节日食品的多样化来源于消费群体形色各异的需求。但节日的文化精神和本质,我们应牢记在心,并传承发扬和丰富其内涵,绝不能丢弃。

诗人艾青说:“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那么,每一个流传至今的民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承载着一段历史,浸润着一种文化意蕴。不论素朴还是繁华,都是真实的生活,喜好不同,各有滋味。但我们唯独不能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忘了这个节日的故事,历史的况味,诗歌的韵律和文化的精神!

  因为,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当根枯萎,魂消散,一切终将化为灰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