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家的故事(5):依法治国的先驱商鞅与韩非(图)

(2013-04-23 08:41:14)
标签:

思想家

商鞅

韩非

人文历史

文化

公元前338年的一个深夜,在秦国边界处的一个旅店,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准备住店。这位客人是从秦国的都城连夜赶来的,看上去有些慌张。由于客人没有任何凭证,店小二对他说:“商鞅下过规定,凡是留宿没有凭证的人,一经查出,全家都要受到处罚。”

 

后来,这位客人没有办法,继续在深夜赶路,被后面追赶的官兵抓住,惨遭杀害。他的尸体带回秦国都称后,被处以车裂之刑。实际上,那位仓皇逃窜的客人就是颁布这项规定的商鞅。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作法自毙。

 

http://s7/mw690/612edea0tdafc77360f96&690                                   

                        商鞅

“商鞅变法,作法自毙。”为了方便管理流动人员,商鞅在变法中颁布法令,要求投宿的人必须有凭证。可是,正是自己颁布的这条法令,才使得自己惨遭杀害并被车裂。那么,商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


原来,商鞅在秦孝公时期得到重用。先后在秦孝公执政的二十年间,实行了两次变法。这两次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其中,他还特别颁布了一些法令,比如建立法制、鼓励开垦、奖励军功等。这些法令和规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的影响。商鞅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从而引起他们的普遍不满。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身亡,惠文王执掌政权。紧接着,公子虔状告商鞅要发生叛乱。于是,秦国上下开始抓捕商鞅。


商鞅死后,大概过了六十年,韩非出生。早在韩非之前,法家就已经有了三个派别。第一个派系,以慎到为代表,主张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君主的威望和权势摆放在首要的位置。第二个派系,以申不害为代表,强调要善于使用各种政治计谋来治理国家。第三个派系,以商鞅为代表,认为法律条款和各种典章制度才是治理国家最为基础的东西。韩非继承三家流派的学说,将他们各自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成为法家集大成的人物。

 

 

http://s12/mw690/612edea0tdafc7c928a0b&690                             

             韩非


韩非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末期。当时,韩国日渐衰亡。看到这种情况,韩非心急如焚,整天上书给韩王,请求实行变法。但是,韩非的意见一直没有被君王接纳。由于无法实现政治抱负,韩非心中愤懑,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等十万多字的著作。


在这些书中,韩非主要讲了怎样治理国家等内容。在他看来,时代不同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也应该随着发生改变。同样,治理国家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这就是他所说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史上,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对于扫除封建贵族特权,维护法律的尊严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韩非的这一思想还影响着中国的法制建设。


慢慢地,韩非的著述流传到了秦国。秦王政读到他的书后非常喜欢。于是,秦王大发感慨:“唉!如果我真能见到这个人,并与他相互交流,生平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后来,经过李斯的介绍,秦王得知,韩非是韩国人。于是,秦王立刻招兵买马,进攻韩国。公元前234年,迫于形势的压力,韩非作为使臣来到秦国,就目前的国事问题想要与秦王协商。秦王知道后,非常高兴。但是,这却引起了韩非的同门李斯的嫉妒。


韩非与李斯曾经一起在荀子门下求学。两个人在学习期间,李斯就坦言承认自己不如韩非。尽管韩非的思想和政治见解,李斯都欣然接受,但是出于个人打算,李斯很难容下韩非在秦国与他一起共事。恰巧此时,韩非来秦国上书秦王,希望秦王先不要攻打韩国,而把目标先对准赵国。李斯知道后,便拿这件事大做文章,并暗中向秦王说了一些韩非的坏话。秦王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将韩非囚禁在大牢之中。事后,李斯又联合姚贾不断向秦王诬蔑韩非。最终,韩非在秦国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服毒药自杀了。


韩非死了,但是他的思想被秦王和李斯所用。在李斯的协助下,秦王嬴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房屋质量检测站


主营:

灌浆料;地基加固;房屋加固与改造;房屋检测;房屋完损检测;房屋安全性检测;沉降监测;灾后房屋检测

欢迎来电垂询!

联系人:吉宗祥 138162181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