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组图)
标签:
条条大路通罗马历史狂奔的蜗牛文化 |
“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是句常用的英语谚语,起源于古罗马时代修筑的通衢大道。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欧洲许多地区仍处于蛮荒状态,交通非常不便。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加强其统治,帝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以首都罗马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乃至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罗马大道”,其中最主要的道路有:
1.
这是最古老的南方道路,最初从卡彭纳港开始,后改为从拉丁港开始,在加西里奴与阿比亚大道汇合。
2.
这是一条南方大道,也是从卡彭纳港开始的。这是所有罗马道路中最为宽阔的一条,也是罗马与南部意大利之间最主要的交通干线。
3.
这条路原先经过特里根米纳港,后改从奥斯迪亚港经过,沿第伯河左岸直抵奥斯迪亚。
4.
这条路与奥斯迪亚大道从同一城门出发,沿第伯河右岸通往奥斯迪亚附近的新港波图斯。
5.
从厄斯奎林港出发,经拉比古,在离罗马三十英里处的比维亚站汇入拉丁大道。
6.
以前叫加比伊大道,最初起点是厄斯奎林港,后改从普拉纳斯特港出发。经过加比伊和普拉纳斯特,在阿纳尼汇入拉丁大道。
7.
最初是以厄斯奎林港为起点,后改为以提布尔丁港为起点,通往第伯河;后来更名为瓦勒利亚大道,从科菲尼到亚得里亚。
8.
最初从科林港出发,叫菲库能大道;后来改从诺门坦出发,横跨安尼奥直抵诺门图,直达萨拉利亚大道的尼列图。
9.
最初从科林港出发,后改从萨拉利亚出发,经菲登纳到利亚特、阿斯古洛·皮测诺,在卡斯特鲁·特鲁恩廷抵达海岸,沿海而行,在安科纳与弗拉明尼大道相汇。
10.弗拉明尼大道(Via Flaminia)
这是一条北方大道,从弗拉明尼港出发,经奥克里库洛、纳尔尼、比绍洛到阿尔明诺,后半段路直抵普拉参迪和阿圭雷,称为矣米里大道。
11.奥列里亚大道(Via Aurelia)
这是一条沿海大道,原先从詹尼古伦港出发。在阿尔西到达海岸,一直沿着低海岸经厄特鲁利亚、利古利亚到根诺,最后到达高卢的朱利台地。
修筑“罗马大道”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战争之需,以便罗马指挥机构能够迅速、自如地调动各地的军团奔赴战场。即便是凯撒大帝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也是使用了大量的雇佣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坚持走下去,最后都能到达罗马。如此出色的道路系统,便引出了一条成语:条条道路通罗马。相传“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最早出自罗马皇帝尤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 331-363)之口。
更为有趣的是,古罗马统治者为了调兵遣将的方便,还下令在大道的两旁种上大树,以便为行军的士兵遮挡炎热的阳光。
20多个世纪过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就是以当年“罗马大道”为基础修筑的,可见“罗马大道”对现代欧洲道路交通网络的影响之深远。
当今社会,“路”的概念已经扩大化,不仅指陆路交通,而是拓展到空中航线、铁路、水路,乃至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络”。“条条大道通罗马”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寓意做事情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尝试不同方法来达到目的,与中文的“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