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史上的几支“娘子军”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个在戏曲念白中常被提及的一句话,在现世生活中也有了“阴盛阳衰”的时代外延。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美谈佳话就不胜枚举,仅此发生在唐朝初年的一场反叛,便就足可彰显“巾帼英雄”们的顽强精神。
唐朝初年,李世民唆使父亲李渊公然哗变,隋炀帝即刻发下海捕文书,通缉李渊众亲眷。受此影响,李渊之女,被后世唤为“平阳公主”的李氏(《资治通鉴》)便与丈夫柴绍商议,待柴绍远赴太原后,自己便动身返至李氏庄园。倾其所有的平阳公主,引山中亡命之徒数百人,起兵驰援李渊,然而,时世男丁多以应召入伍,在男丁短失的境况下,平阳公主召集女眷入伍。依文献分析,入伍从军应是时世农民最好的出路,所以,数日便有万余女眷纷纷响应。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义军,乘破竹之势,一举攻陷西北大部。公元617年,见其已统帅一方的李渊遣柴绍为先锋,迎平阳公主入汉中,顺利与李渊会师。平阳公主遴选精兵一万,与李世民合围长安。在长安攻克后,李渊赏赐她为“平阳公主”。她的那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女兵,亦百姓亲切地誉做“娘子军”。娘子军之威名,声名远播,一度被时世之人所景仰、膜拜。
历史上除有由公主挂帅的娘子军外,还有鲜被人知的另一支娘子军,那就是在天平天国时期积极投身于革变的巾帼英雄们。据史料载,天平天国时期的娘子军作战严明,规制森严,以两万五千人为一军,并被分为左、中、右、前、后五部分,据说,人至多时,足有四个军逾十万人的规模。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以广西客家女眷为主,一度使清军闻风丧胆并被称为“大脚蛮婆”的巾帼女兵,却死在了所谓的“信仰”中,
1864年,在天王府失守,天京城被攻陷时,她们选择了自焚以显示自己的“忠心”。这是一段多么令人动容的历史!可能她们在选择与洪秀全一起起誓时,或许就已抱定宗旨。而好在,通过自焚表忠心的天国女兵只是最初始的那一部分,尔后起誓的另一批娘子军相较便少了几分令人扼腕的悲壮。
其实,通过太平天国娘子军英勇赴义之举,也能看出那个时代的保守与落后。洪秀全的“别男行女行”,使得被很多认为是“这是前所未见的新现象,使我们想起了国内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妇女不出闺门的制度,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或许,这也能解释天平天国为什么与清廷对抗十四年,而不被其所灭的原因了。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对现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