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这个时代,给你带来了什么?
(2013-07-27 17:01:45)
标签:
时代杂谈 |
分类: 文以载道·文学 |
杂文评述类
六岁经历了家庭中最大的不幸,至此便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完全陷入自己狭小的空间里,冷漠的家教方式,非但没能让我在“不服输”的激励中走出来,相反益愈陷愈深。十二岁,我收获了自己成长生涯中的第一桶金,有了来自湖北一家小型杂志社30元的稿酬。此后,我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悄然变化。相反,“破罐破摔”的家教模式,反倒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让父母对我令眼相看,我是这么说的,亦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十年里,凭着对文字的那份热爱,一举囊获的数十个文学大奖,都对我未来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二种家教方式比较常见:一是在“高温”政策下的强压政策,通常父母辅以棍棒的双料快攻一招奏效,这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最“好”的表达方式。热:会使你无法承受着“爱”的温度,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这份受“溺爱”所压制的重量使你无法接受,终其欢颜。“冷”会窒息你的呼吸,止于沉寂。等量观之,后者的家教方式较之温婉,以说教为主,但也不排除有采用强制政策的可能性。
其实,现在想来,可能也就是这个“不冷不热”的家教方式,才成就了我的今天,它并不会很“热”,让孩子毫无机会去选择自己的兴趣,甚至生活。它也并不会过于的“冷”,让你对家、社会感到陌生,全然不会让你有“家”的概念。它淡淡的陪我走过了二十余年,这其中的笑与泪,酸与甜,也只有我懂。在我看来,似“中立”态度的家庭并不多见,反倒是“极左极右”的家庭更多。
但“极左极右”很难有好的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存在严重的缺陷:性格偏执、独立意识淡泊等。这些问题是直接导致孩子自私、自利的主因,但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孩子的性格不会成为衡量其才能的标准,在校时孩子成绩的好坏,就业时孩子工作的“贵贱”,成了一绝高下的尺码,所以,有人笑言,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更多“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这是无法回转的现实吗?实际上,坐以待毙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之所以难以倡导,瓶颈就在于无法集全社会之力解决。
现在,所困扰的社会问题是在拜金欲横乱的今天,是一个缺少道德底线和标准的时代,“礼”制惨遭践踏,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已无礼制所倡导的真、善、美可言。近乎于绝情的生存方式,把一个又一个壮志青年从梦想拖入了现实,“拼爹”“炫富”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是这个时代的总基调。
依您所见,这样的社会境遇下,倡导“礼义”安邦的实现,还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