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科技创新

(2025-01-27 14:06:45)

说说科技创新

——亟需建造具有现代科学知识氛围

杨殷平

(江苏省农科院 南京210014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是科技创新,谁掌握了科技创新主动权,谁就能在经济上独领风骚,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又更加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势头。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形影不离,已是现代人的共识。人们如果能再深一层看问题,就会发现管理型劳动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那么,就会更重视这个软科学科技管理的创新了。 为国家强盛,建造一个具有现代科学知识氛围的环境,是第一要务。

20世纪末,新兴的高科技区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产业区,首先是硅谷有个更利于科技创新的社区管理环境。如果社区里的哪个有成就的科技人员,一旦离开了这个社区,人马还是原帮人马,科技水平还是那个科技水平,但他们很可能就无所作为了。社区内部的管理作用就是这么神奇。

人们对旧中国学成回国人才的遭遇不是深有所感吗。清末福建学子严复,留学英国海军学校,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岂知清政府腐败管理无能,依然守着八股文科举用人制度,学子空有新兴科学知识而无报国良机。甲午海战之后,他看出了这个问题,急转海军之学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连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论文,随后又翻译了《原富》、《天演论》等大量人文科学著作,介绍了西方先进学说。倒是这一着推动了中国的革新,成就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这样的历史事例,在近代现代都有,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受点启发吗?难道连古人严复那点醒悟也没有吗?

之所以说在快速创新时代,管理模式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比之具体的科技创新更重要。创造一个好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好的软环境,科技创新就不是一个一个地出现,而是一批批地涌出;一个科技创新的失败只是局部的暂时的损失,而一个科技管理的失策,将影响全局长远的发展。

在改革实践中,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只有在深厚的人文背景下才能顺利地持久地发展。2002年初,中国农科院制订发展方针时,已确定今后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应以科技体制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

中央电视台举办新建高校校长论坛,也谈到院校建设中管理创新应是首位的。二〇一七年财经二次会议提出了关键重大科技是国之重器,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制定了一套科技管理规则。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作出了决定:“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一种重要竞争形式,也离不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先哲之言。是否生存决定于是否适应,是否适应决定于是否能与时俱进的创新。统帅一方的管理尤其是如此,管理创新一进俱进。

    2025年新年尹始,央视新闻报导,中央又进一步提出 “大众科技创新”的决策,强调科技创新要大众化,发动大众的力量群策群力将科技创新这一举措大众化起来,使其热度更高起来,这是继202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精神的进一步发挥。

2025/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宇宙说与宗教
后一篇:宇宙说与宗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