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明录》中的“相对论”故事

(2023-12-12 11:37:06)

《幽明录》中的“相对论”故事

 

               

 

 

东南大学杨雨教授在CCTV-10科教频道讲了《幽明录》中的一个故事。我听后联想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

 

南朝宋的刘义庆著《幽明录》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东汉浙江剡县,有两个年轻人刘晨、阮肇采药为生,一个春天结伴进深山采药,归还时迷路,在山中转了多时,天色已晚,尚未找到归路。偶在桃树丛中梦寐似遇见“人面桃花”般的俩女子。双方问讯后,得知女子就住此附近,并热情邀请他俩到她们山间茅舍暂住一宿。此时已近掌灯时分,两青年人巴不得应允了。

桃源仙境更加有天仙似两女子为伴,山间又有采不完的药,使他俩流连忘返,过了一个月,两个小年青想家了,拜别热情款待他们的女子踏上了回乡的路。

两人各背着采到的满满一篓药,回到了自己的乡间,只见乡间山山水水依旧,而房舍全非旧时貌,自己的家门也找不到了。乡人也非旧相识,都生疏地问客从何处来?问起月前事,乡人都一无所知。有一老者好不容易想起孩提时事,说是他幼时老祖宗对他说过,很久很久以前,乡间有两个年轻人结伴进深山采药失踪不归,有人揣想必是采药坠岩而亡了,有的则传说他们采到仙药,在深山羽化成仙升天,跳出了生死轮回与 生老病死的痛苦。这算起来已是近百年前的事了,老者狐疑地问道:“你们两位年轻人问起久远的往事,难道是他们的子孙后人不成?”

 

《幽明录》中这个故事,是我国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代,在政权频繁更迭的乱世中,士子们为解忧散心,对广袤宇宙无穷尽的思考,对天上人间时空不同的设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们不知有魏、晋,也属这一类型吧。后有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名句。都无意中说到了爱因斯坦科学原理“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问题。

 

深奥难懂的“相对论”通俗地讲,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能独立存在。相对论时空观——运动速度不同或所在物体质量不同,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与其它体系相对而独立存在。——比如太阳系九个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冥王星最远,我们的家园地球位居第三。它们都各有一个独立的体系,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标准。之所以,苏轼当年的名句认为天上地下的时序是不同的,符合相对论时空观。

再具体地说吧,精确地计算,车上车下、山上山下,时间快慢不同。时间对于坐宇宙飞船的人来说过的相对要慢,如果达到光速,时间对于他几乎为零。因而在宇宙飞船上快速行驶的人,比地球上的人衰老得慢。如果以后人类能坐宇宙飞船到遥远的星球执行任务,比如需飞行N光年的话,当他完成任务回到地球家园时,他还是走时那么年轻,而他的家人儿女都已老去,甚至早不在人世了。这就是《幽明录》中故事说的,当年两个采药年轻人回来时还是那么年轻,而村里人已更换了不知几世几代了。

在那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还没发展到“相对论”的水平,我们的古人就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了。可见我国玄学的智慧也是超时空的。

 

   

《幽明录》中这个故事,在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最困难艰苦的时候,我在家乡福州读初级小学,那时敌机经常来轰炸,警报一响就要惊慌地离开教室躲敌机。幼小儿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也有了企盼安定的心理。晚上我借占父亲的画桌一小角做家庭作业,他在作画。有次见他作了《幽明录》这个故事的画,画成后他讲了这个故事给我听。那时,我听后多么想有个这样的深山让我们躲一段时间,等战乱过去了再出来。可能我父亲作此画也是这个心意吧。故至今虽岁月远去了,而我对此画的意境,还记忆犹深。

儿时听的《幽明录》故事,而今垂暮之年又在电视里听到这故事,不过听后产生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心境,而是有兴趣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联系起来思考,以普及科学。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学识思想,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23-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类发展走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