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无语
(2012-09-18 23:41:13)
标签:
玉门关羌笛金戈铁马驼铃最后的城堡 |
分类: 美文精选 |
(一)
(二 )
细小的雪花在残垣断壁上飘降,当北风呼啸着从耳旁掠过的时候,那些雪花还未来得及凝结或是融化,便又踏上飞舞的征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何等的豪壮,所以我要说英雄不是某一个人,恰恰是最最普通的那么一群人。那些大无畏的将士们以一种为国报效,甘愿战死沙场的精神,书写出一幕幕可悲可叹,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没有在我们所谓灿烂的历史中留下多少身影,更多的是化成了古战场上那绵亘的枯坟座座,好似这暮秋初冬里的第一场雪,教人根本无法辨认他们的模样。于是乎玉门更加显得无言了。为那些生死与之相伴的人沉默,不去吵醒他们的沉睡,不去打搅他们的灵魂,沉默,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走过旷野,轻轻地走过,所以玉门选择了无语。只是无数个世纪过去后,那管仍留有余音的七孔洞箫还在不断地飘扬,除此之外,也就只剩下悠远而幽怨的胡笳与其附和,在恍惚中挥洒一腔的方刚血泪,点染了一片雄阔苍茫。
玉门关因诗而名扬天下,但却不是为诗而驻守在此的,玉门关因血泪而魂系九州,却也不是为那些流血的历史而保留至今的,和田美玉为你造就了温文尔雅的名字,烽燧狼烟却为你锻铸了阳刚旷达的性格。这时刻,让那些诗那些史都见鬼去吧,依我来看,除了为诗意的国度平添几许悲凉外,玉门其实就是一座碑,那历历在目的土墩和石城,不就是一座为那一代又一代“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无名将士们所树立的丰碑么。
土墙的皱褶里,躺满了凝重的沙土。把冰冷的耳朵贴在更加冰冷的墙面,土墙的皮肤下是不是还听得到秦汉的金鼓雷鸣,是不是还能感受到魏晋的男儿热血,是不是还能听到隋唐的人声鼎沸……然而,玉门仍是无语。“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沧海横流,流过秦时明月汉时雄关!大风起兮,横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于是,充满豪情充满血性充满狂野充满沧桑的玉门关,让所有到过这里的人,必定充满酣畅淋漓的快意和一往无前的万丈雄心!
神秘的西域,古老的关城,远去了绿洲,远去了人烟。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一条古丝绸之路,牵着梦中的炊烟,缠住远山的夕阳。
(三)
古道悠悠。
看残堡凛冽风中,看野店孤立路旁,冷月经幡招魂,寒鸦古寺生瘴,暗淡了刀光剑影……一路寻觅,一路思量,看得完的风景,看不够的风情。那些散落在荒漠古野的村村寨寨,那些流落异乡的声声驼铃,丝绸之路从东蜿蜒而来,又从这里蜿蜒西去,远古的泣声在大漠中回响!
大山明朗隽永,挺直清奇的脊梁;大漠淡泊宁静,舒展着沉默的襟怀。漫道山寒水瘦,化繁冗为简洁,变狭窄为旷远,这是自然的臻境,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臻境?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一座用心维系的城池,朝野上下因为你的捷报频传而放心,妻儿老小因为你的存在而日夜担心。风刀霜剑与一个注定的时刻短兵相接,枯枝萧瑟,落叶纷坠,衰草之浪浮起西风的叹息。战鼓雷动,震天轰鸣,天,更辽远;地,更宽广!没有碧云天,只有玉门关如一位年迈的守墓老人,额上的皱纹显示着苍劲,岁月的苍桑蚕食着不变的赤诚。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高渺朗洁的苍穹下,莽莽的祁连山脉,辽阔地向东南奔去。瓦灰的天空,冬云密布,荒芜的大野里,铺排着苍凉、壮丽和雄浑!雄关漫漫,荒寒萧索,朔风劲吹,驼铃悠扬,那一声千年不绝的羌笛,萦绕在华夏的大地上,流进她每一个前赴后继的子民心中,也融入到每一个伤怀的魂灵中去,注定了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个人最大的勇气就是坚守信念,沙场上的勇士们为此埋进了黄土之下,而高天厚土不会忘记那一段段曾经,玉门关依然在这里坚守着誓言,即便在今天那已不再需要了,但却一直固执地恪守着,虽衰老到了今天,玉门关都依旧未改那最初站立的姿势。
心韵如歌,岁月如歌。你象塞外的胡杨一样站立,一站就是千年。即便有一天这最后的城堡坍塌了,但你的故事却不会坍塌,这就是玉门关,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玉门关。
后一篇:写玉门关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