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1)
(2011-03-10 09:49:16)
标签:
王昌龄江西省想象识记团扇教育 |
分类: 高中语文教参 |
2011年江西省
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我省统一使用的普通高中教材为依据。全面总结我省的自行命题工作经验,继承和发扬我省在自行命题,过程中形成的符合我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命题特色,即“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
Ⅲ.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探究”是新增的能力层级,目的是适应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分别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黄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熊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墓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
对A、B、C 、D E、F 六个能力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Ⅳ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书》;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 ”至“语文犷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 语言文字应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先秦诸子选读》 、《 文章写作与修改》、《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五个模块,组成考试内容。对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
( l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 2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 .表达应用
( l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3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资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 4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 5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丁反问。
( 7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名著阅读
识记
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文学名著阅读篇目见附录一)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识记
默写古代诗文(默写篇目见附录二)
2 .理解
( l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耸、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5 )文言断句
3.分析综合 C
(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 .鉴赏评价 D
( 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着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
1 .理解 B
(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C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鉴赏评价D
( l )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2 )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3 )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奋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液悟内捅,分析艺术表现力幕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组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理解B:
(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C
( l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 .鉴赏评价D
( l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 .探究F
( l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2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 .基础等级
( 1 )符合题意
( 2 )符合文体要求
( 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 4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 5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 6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l 分,重复的不计)
2 .发展等级
( l )深刻
透过现象深人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2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 3 )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V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I 、Ⅱ 两卷。第I 卷为单项选择题,占36 分;第Ⅱ 卷占114 分。全卷包括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试卷内容、赋分如下: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名著阅读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写作
Vl .题型示例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答案】 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 .风靡
B .寒掺
C .端倪
D .肆意
【答案】D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分)
A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 .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 .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 :《 巴金七十年文选》 、(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 、《 柯灵七十年文选》 ,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答案】 C
4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① 毋庸__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 小男孩一下子__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③ 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__物体下沉。
A、 置疑
C 、质疑
【答案】 A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 .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 .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 . ‘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一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 .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答案】D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 、导演冯小刚把《 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 、上届冠军娜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 答案】 A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 .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 岁,平均身高1 . 68 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 .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 元、179 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 元、81 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 .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答案】 D
8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
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
、④②①⑤③
C
、④②①③⑤
【 答案】 A
9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红楼梦》中贾宝琴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B .巴金的《 家》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它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了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其中写了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旧礼教的叛徒― 觉慧。
C . (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或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D .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答案】 C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10 一12 题。(9 分)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遗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 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排徊。玉颜不及寒鸦色,扰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甘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丰是再现的b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带片、“金段”、“玉灰”、“寒鸦”、“日影”、“团扇”、“排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仔”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脸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遗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透的想象做成的。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旋好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挂王翁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鱿是:平常的归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铃的题目是《 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忌违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 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现象 ,在班捷好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好的《怨歌行》 ,提起班捷好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 长信怨》的“寒鸡”是实例,鸽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捷好所美基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捷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侧改)
10 .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 .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 .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 .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
【答案】C
11 .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 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旧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 、“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 、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好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 、班婕好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 答案】A
12 、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 、一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B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
【 答案】C
13 .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五恶丑忍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A、齐有黄公者好∕ 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 以为五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B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五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C 、齐有黄公者∕ 好谦卑∕ 有二女∕ 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五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D、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书.
【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