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足球板球帽子戏法陈杏元英国 |
分类: 知识文化 |
梅开二度和帽子戏法
凡是球迷,当然主要指足球迷,谁都知道,“梅开二度”是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连进对方两个球,而要是连进三球,而就是上演了“帽子戏法”。
“帽子戏法”是英文Hat-trick的意译,有两种起源学。一说是源于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书中说到一位制帽匠能够出神入化地用帽子变戏法。不过,我读了这部小说,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那个帽匠用帽子变戏法的情节,也可能读得不细没发现,也可能典故根本不在这部作品中。
另一说则跟体育直接有关,具体说来是来自英国的绅士运动板球比赛。板球队员使用的球拍是一块木板,打的是红皮小球。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而在球场上,所谓的“帽子戏法”特指击球手连击三球、次次击中目标(三柱门中的两个门),令对方三名球员淘汰出局。一般说来,板球投手能用连续三个球得分,是件相当“难”,因此也是相当“牛”的事。后来,据说是英国板球协会作出过一项决定,给“连中三元”的投手奖帽子一顶,作为至高荣誉的象征,以赞赏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这便成了是板球运动中的“帽子戏法”。
到了20世纪,“帽子戏法”很快被引用到其它体育比赛中,如曲棍球、棒球和足球,指比赛者在同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连续三次得分的佳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帽子戏法”不仅仅指球员得分,也可指代任何连续三次的成功。当然,“帽子戏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赛中,主要还不是球迷行为,而是电视解说员的嘴皮子,其具体含意就成了“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个球”。只不过,足球场上,并没有人起立脱帽致敬。
另外说一句,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倒是专门有一章,叫“王后的槌球场”,讲到主人公在那里玩过槌球游戏(croquet),但槌球是活刺猬,槌球棒是活红鹤,非常难玩,因为,不是红鹤乱动,就是刺猬乱跑。
“梅开二度”实源于惜阴堂主人所编小说《二度梅》,京剧、越剧等剧种均有此戏。小说及后来的戏剧中描写的,是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唐朝肃宗年间,一日,美女陈杏元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一天,其父被当朝宰相卢杞陷害的才子梅良玉来到她家中,充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万分不愿之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梅良玉在梅花盛开被狂风吹落的夜晚祈祷,若梅花重开,其父冤情得以昭雪,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良玉与陈杏元也得以团圆并成婚。
于是,“梅开二度”逐渐成为了成语,指同一件事做第二次。
顺便提一句:以前,寡妇再嫁往往被形容为“梅开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