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怎样教?教什么?(2)

(2010-03-19 11:26:06)
标签:

明月

现代人

闲情逸致

浮利

钱钟书

杂谈

教育

分类: 校园沉思

                          现代文阅读《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理解

   转编)     

   我的高三的学生们,把这篇文章读得很认真,读后感也写得很动情,我却于批阅中突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质问几乎让我失语。

    我的学生这样说:

人吧,总会在吃饱喝足之后文绉绉地大谈品格,人生岂不知是金钱给他们打的地基,文人,国之蠹虫也。

——生甲

默读这篇文章时,有种被批判的感觉。这样的感慨谁都会发,谁都会明白,但是又有谁因为这而彻底改变呢,几乎没有,就连作者我想也未必已经看破红尘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自己做不到就无力指责别人!

——生乙

读书是需要安静的,但我不认为读书就一定需要明月。

——生丙

如果我们向往书窗上的明月的境界,那么我们现代人还研究日光灯干什么?书窗上的明月只适用于古时候缺少灯光的时代。如果我们向往书窗上的明月只会倒退,谈何进步?

——生丁

如果人人都淡泊名利那么我们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和人生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什么是书窗上的明月能洗涤心灵的污垢而不是火红的骄阳?这只是思想的一种束缚罢了,是古人灌注了我们这一思想,这只是一种老封建,我们的心灵污垢的洗涤只要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就够了。然而我们还年轻,我们有雄心壮志,虽然我们也渴望拥有书窗上的明月但是这已经是历史,我们要向前看,我们是初生的骄阳,要照亮祖国的大地。

——戊

我觉得许多文章大谈乡村生活如此淡雅安静滋养心智纯属胡扯,就拿我村来讲,你平均每走五十步就可遇到一只凶巴巴的狗,每走一百步便可见赫然高耸的牛粪一堆,在这样的环境中,何以谈安目养神?还去赏月?到了晚上,花生要你剥,还要接水,光想浪漫就可以忘记生活?

——生己

     不知道王清铭先生面对这样的解读和讨伐会作何感想呢?

     不知道身为人师面对这样的思考评判该做怎样的评价和引导?

 

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17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器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

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藩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令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4.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

答:                                                                      

                                                                      

15.①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6.“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7.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分)

答:                                                                          

14.(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答

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

    15.(6分)

    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4分)(1点2分,共4分。若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2分;若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1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1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

状。(2分)(“对比”或“反衬”1分,作用1分。)

   16.(6分)

    ①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带有功利色彩)。

    ②现代人缺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

    ③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书。(1点2分,答对3点方可得满分。)

   17.(6分)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意思对即可)(1点3分,共6分。)

 

高考阅读题文章作者仅得1分:高考能干些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2df69d0100fc0e.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