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怎样教?教什么?(2)
(2010-03-19 11:26:06)
标签:
明月现代人闲情逸致浮利钱钟书杂谈教育 |
分类: 校园沉思 |
人吧,总会在吃饱喝足之后文绉绉地大谈品格,人生岂不知是金钱给他们打的地基,文人,国之蠹虫也。
——生甲
默读这篇文章时,有种被批判的感觉。这样的感慨谁都会发,谁都会明白,但是又有谁因为这而彻底改变呢,几乎没有,就连作者我想也未必已经看破红尘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自己做不到就无力指责别人!
——生乙
读书是需要安静的,但我不认为读书就一定需要明月。
——生丙
如果我们向往书窗上的明月的境界,那么我们现代人还研究日光灯干什么?书窗上的明月只适用于古时候缺少灯光的时代。如果我们向往书窗上的明月只会倒退,谈何进步?
——生丁
如果人人都淡泊名利那么我们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和人生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什么是书窗上的明月能洗涤心灵的污垢而不是火红的骄阳?这只是思想的一种束缚罢了,是古人灌注了我们这一思想,这只是一种老封建,我们的心灵污垢的洗涤只要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就够了。然而我们还年轻,我们有雄心壮志,虽然我们也渴望拥有书窗上的明月但是这已经是历史,我们要向前看,我们是初生的骄阳,要照亮祖国的大地。
——戊
我觉得许多文章大谈乡村生活如此淡雅安静滋养心智纯属胡扯,就拿我村来讲,你平均每走五十步就可遇到一只凶巴巴的狗,每走一百步便可见赫然高耸的牛粪一堆,在这样的环境中,何以谈安目养神?还去赏月?到了晚上,花生要你剥,还要接水,光想浪漫就可以忘记生活?
——生己
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17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藩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答:
15.①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6.“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7.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分)
答:
14.(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答
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
状。(2分)(“对比”或“反衬”1分,作用1分。)
高考阅读题文章作者仅得1分:高考能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