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慈欣小说阅读:《疯狂年代》《乡村教师(节选)》

(2020-04-27 16:33:06)
刘慈欣小说阅读:《疯狂年代》《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小说阅读:《疯狂年代》《乡村教师(节选)》


                     疯狂年代
                                            刘慈欣
物理学教授叶哲泰走上批判台时,他那神情分明在说:让我背负的十字架更沉重一些吧!红卫兵们让他负担的东西确实很重,戴的高帽子是用一指粗的钢筋焊成的,胸前那块牌子是从实验室的一个烤箱上拆下的铁门。
押送叶哲泰上台的红卫兵是两男四女。两个男青年是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叶哲泰曾是他们的老师;那四名女孩子都是大学附中的初二学生,这些穿着军装扎着武装带的小战士挟带着逼人的青春活力,像四团绿色的火焰。一名男红卫兵转向批判对象:“叶哲泰,你精通各种力学,应该看到自己正在抗拒的这股伟大的合力是多么强大,顽固下去是死路一条!老实回答问题:在六二至六五届的基础课中,你是不是擅自加入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
“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理论,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叶哲泰回答说。
“你胡说!”旁边的一名女红卫兵厉声说,“爱因斯坦是反动的学术权威,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要建立起革命的科学,就要打倒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黑旗!”叶哲泰忍受着头上铁高帽和胸前铁板带来的痛苦,不值得回应的问题就沉默了。
叶哲泰的妻子,同系的物理学教授绍琳从台下的前排站起来,走上台。她身穿一件很不合体的草绿色衣服,但熟悉绍琳的人联想到以前常穿精致旗袍讲课的她,总觉得别扭。
“叶哲泰!”绍琳指着丈夫喝道,却连其中的颤抖也放大了,“你没有想到我会站出来揭发你,批判你吧!?”她转向台下,“我们应该认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反动本质,它提出的静态宇宙模型,否定了物质的运动本性,是反辩证法的!它认为宇宙有限,更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唯心主义……”听着妻子滔滔不绝的演讲,叶哲泰苦笑了一下。
“低下头!”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被批斗者都要低头,但叶哲泰要这样,那顶沉重的铁高帽就会掉下去,以后只要他一直低着头,就没有理由再给他戴上。但叶哲泰仍昂着头,用瘦弱的脖颈支撑着那束沉重的钢铁。“低头!你个反动顽固分子!!”旁边一名女红卫兵解下腰间的皮带朝叶哲泰挥去,在他脑门上精确地留下了带扣的形状,但很快又被淤血模糊成黑紫的一团。他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叶哲泰,这一点你是无法抵赖的!你多次向学生散布反动的哥本哈根解释!”“这毕竟是目前公认的最符合实验结果的解释。”叶哲泰说,在受到如此重击后,他的口气还如此从容,这让绍琳很吃惊,也很恐惧。“这个解释认为,是外部的观察导致了量子波函数的坍缩,这是反动唯心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最猖狂的表现!”“是哲学指引实验还是实验指引哲学?”叶哲泰问道,他这突然的反击令批判者们一时不知所措。“当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科学实验!”一名男红卫兵说。
“这等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
“什么?!反动!反动透顶!!”那女孩儿举起紧握皮带的手指着叶哲泰,“你,是想说有上帝?!”“我是说不知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识的话,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科学都没给出确实的证据。”
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在整个会场引起了骚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叶哲泰!!”“打倒一切反动学术权威!!”“打倒一切反动学说!!”……
“上帝是不存在的,一切宗教,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的麻痹人民的精神工具!”口号平息后,那个小女孩儿大声说。“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叶哲泰平静地说。
对于眼前这个危险的敌人,一切语言都无意义了。她抡起皮带冲上去,她的三个小同志立刻跟上,朝上抡皮带才能打到他那不肯低下的头,在开始的几下打击后,他头上能起一定保护作用的铁高帽被打掉了,接下来带铜扣的宽皮带如雨点般打在他的头上和身上……
物理学家静静地躺在地上,半睁的双眼看着从他的头颅上流出的血迹,疯狂的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条血迹是唯一在动的东西,它像一条红蛇缓慢地蜿蜒爬行着,到达台沿后一滴滴地滴在下面一个空箱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像渐行渐远的脚步。
                               (选自《三体》,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押叶哲泰上台的两个男红卫兵都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人揭发他曾在课程中擅自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所以说叶哲泰精通各种力学。
B. 旁边的女红卫兵让“反动顽固分子”叶哲泰低头为的是让对方屈服并承认问题,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
C. 物理学家的血缓慢蜿蜒地爬行,然后一滴一滴地滴着。发出“哒哒”声,这里采用记叙,以动衬静,突出展示了叶哲泰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震撼力。
D. 本文叙述叶哲泰之死,写得有点有面,有声有色,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揭开了文革的一角,让我们不能不正视过去,反思历史,从而创造更好的生活。
5. 小说在刻画叶哲泰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精神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标题以“疯狂年代”为题,有什么作用?
 
 
 
4. D    
5. 正义与责任。叶哲泰面对批判不低头不认罪,毅然背负起科学与社会赋予的责任胆量与勇气。叶哲泰面对荒谬和疯狂仍然昂起头,从容镇定地坚持自己的理论与间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叶哲泰坚信实验,坚信实践出真知。有气节。面对红卫兵的疯狂行为,绝不动摇和屈服,“高昂着头”这一细节集中表现了他对红卫兵扭曲科学和真理的抗争。    
6. 从人物形象上看,“疯狂”概括出那个年代对人的异化和对人性的扭曲,如男女红卫兵对叶哲泰的疯狂殴打,在和叶哲泰辩论时荒诞的逻辑表述,绍琳为了自保对丈夫叶哲泰的污蔑和抨击,叶哲泰因为坚持科学真理被批斗、殴打致死......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以物理教授叶哲泰为了捍卫科学真理而被红卫兵小将们批斗、羞辱乃至殴打致死,情节的荒诞,让人触目惊心。从表现主题上看,“疯狂”概括了小说反映的时代特征,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批判,引起读者正视历史,反思过去。
【解析】
4. 试题分析:A选,项前后分句间在原文并无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B项,针对“本文相关内容”“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低头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的认识可能有,也可能无,属主观臆断;C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叶哲泰面对批判不低头不认罪,毅然背负起科学与社会赋予的责任”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义与责任”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正义与责任”“胆量与勇气”“实事求是”“有气节”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8.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6分)
9.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7.(3分)D
8.(6分)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