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水饺看南北文化差异
(2012-09-05 20:00:00)
标签:
美食 |
昨日和一位老朋友出去吃饭,他对我叙说了这么一件事:他儿子刚刚新婚大喜,可是因为女方是南方湖北人,有一些生活习惯上不尽相同,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为这件事所犯愁。就拿那件事来说:前几天儿子带儿媳来家里吃饭,他老伴特意下厨包的韭菜馅饺子,可是因为到一半食材不够了,他便下楼去买了两袋三全的猪肉韭菜速冻水饺,煮完吃的时候简直是不分伯仲啊~甚至乎速冻的口感和面皮筋道完全不输于太太的手工啊,馅大料足,口味正宗,精选食材,正当他们为此赞不绝口的时候,看得出来儿媳明显吃的不多。不过好在儿媳知书达理,没有说什么。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觉得味道做的不行——因为姑娘家是开饭馆的——后来跟弟弟一问,弟弟把我说了一通,人家姑娘南方人么,对饺子没什么胃口。听到此话,又是当头棒喝,忽略了儿媳的感受。自从此事后,我这老朋友也是处处小心啊。就因此事,在这饭桌上他没有少向我发牢骚啊!
后来回家我与先生讲了此事,我本是开玩笑的说道,以后我们的儿子还是找个北方姑娘吧,呵呵。可是先生却一本正经的不大同意我的意见。说什么现在南方和北方也没多大差异了。因为很多南方人到北方来就业,北漂北漂的。可能她是看到我们邻居小李是地道湖北人也常来家里吃饭,饺子也不排斥的现象才受其影响而这么觉得吧。
但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我,还是纠正了她的观点。虽说现在南北融合的现象比较多,但是中国作为这么有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老规矩还是要保留的,甚至可以作为文化遗产的嘛。下面我就举例子说,就比如拿吃饺子这点小事来说吧。第一,南方人大多平常不吃饺子,即使在过春节,他们也是首选吃汤圆,即使有饺子也是辅助食物;第二,南方人吃饺子不会像北方人有这么多花样,一般像东北的酸菜、荠菜等食材南方是不怎么吃的;至于说口味轻重、吃饺配料这些细节就更加因人而异了,倒也就不算南北方差异了;第三,再说这食量,在江浙待久了,去北方的饭店,总会点多了吃不完,可是南方呢,虽然菜品精致、讲究,但那个量,就跟喂鸡仔似的。我当时还给先生举了王小波在《绿毛水怪》里的例子,在此就不拽文了。所以说,在南方待久了,刚去北方的饭店,菜一端上来也总是吓人一跳的。
说着说着,我感觉先生已经不跟我争论了。顿时我有种强烈的说服成就感,于是乘胜追击:比方说南北人喝酒。北方人恨不得喝死,在南方大多地方,你完全可以一杯酒转一桌下来,还剩一大半。不是有那么一个故事么:一帮北方人到江浙出差,在饭店里坐在一桌上海人隔壁,突然听到隔壁桌上海人一拍桌子:今天太高兴了,我们不醉不归,服务员,再拿一瓶啤酒!再比方说做生意。南方人很墨迹,斤斤计较,一毛钱都在那算,要掰扯清楚,但事情一旦拍板,就开始正经做事,该怎样就怎样。这事情能不能做成,和喝酒没大多关系;江浙沪自古到今都出大的商人,跟这种文化有一定关系。可是北方就不一样,说事之前先喝酒,不管事情能不能成,酒是必须喝的,如果不喝,能成的事情也不好说了。南方人重实际,只要事情做成了,装孙子都没事。北方人重快意,事情做不做成不重要,我不能跌份。不过我也给话搂了个底——说到底这些道理还是因人而异。
再回来说到这个吃饺子问题上,有些南方人也吃,可毕竟是不及北方人对待饺子的深厚感情。况且在味道上,越是正宗的东北水饺,越是未必能吃得惯。不过既然他的儿媳已经嫁过来了,相信大家会慢慢磨合好的。就像《双城生活》里的夫妻似的,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虽说传统的民俗要保留,可是这种融合也必然是一种趋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