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疗小儿腹泻 家长错误方法不断

(2011-10-20 09:24:16)
标签:

患儿

急性腹泻

乳酸菌素

育儿

 

 

是多病原、多病因引发的常见病,同时由于小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在治疗和护理格外小心。但是一些父母不些知,凭老经验,想当然去处理甚至宝宝病情加重,或腹泻虽好,但是留下其它恶果。

 

错误一:出现腹泻即禁食

 

不少家长认为,腹泻时若继续吃东西,会因为消化不了,越吃越拉。而且民间也有主张对急性腹泻采用禁食半天甚至一整天的饥饿疗法,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研究发现,即使急性腹泻时,患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会完全消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达到正常时的六至九成。家长们要明白,较长时间的饥饿既不利于患儿营养的维持,还可能会使其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并影响肠粘膜的修复、更新,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使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最后陷入“腹泻→营养不良→易致腹泻”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和正常发育。

 

事实上,只要患儿想吃,就应继续喂食。母乳喂养的可仍吃奶并喂水,人工喂养的患儿开始2到3天可先喂稀释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以后逐渐增至全奶;半岁以上的患儿可喂稀粥或烂面条等,并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再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但均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

 

错误二:治腹泻要用抗生素

 

一些家长认为拉肚子就是因为肠道感染了,有炎症才会腹泻。其中一些人还习惯自行给腹泻患儿喂服抗菌消炎的药物

 

殊不知而滥用抗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同时还会杀灭有益菌群,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使腹泻病迁延或加重

 

其实大部分的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可以不用消炎药(即抗菌药物),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乳酸菌素片等,就可有效缓解症状。只有大约30%患儿腹泻系由细菌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侵袭性大肠肝菌等引起,这就需要化验确认后,才能针对性的使用敏感抗生素药物。

 

错误三:腹泻输液好得快

 

现在的人都追求速度,看到孩子腹泻遭罪,家长们就希望越快治愈越好。所以一些家长会去医院主动要求医生给患儿输液,认为这样补液方便,也“好得快”。

 

不可否认,急性腹泻患儿的主要危险是脱水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但统计表明,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多是轻度和中度脱水,只有约10%属于重度脱水,而静脉输液只适用于中重度脱水。其他症状滥输液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还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引起病情恶化甚至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对急性腹泻并发轻中度脱水的患儿,补液可选口服补液盐(简称ORS)进行口服补液。孩子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亳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家长也可自己用米汤加盐溶液也可代替。具体做法是:米汤500毫升+白糖10克+食盐1.75克(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除了以上误区之外,家长们还应该明白,由于小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用药要特别小心,治疗时可以选用一些安全高效的中成药,如丁桂儿脐贴,因为是纯中药外用药,采用肚脐给药方式,药物无需经过肝肾代谢,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同时能增强小儿消化系统功能,远离腹泻的困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