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为何乐于在官员的瞌睡中“解梦”?

标签:
知风官员会议瞌睡解梦 |
http://s7/mw690/612a923fgd2e9b44944e6&690
陕西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被拍到在市政协会上睡觉。图片均来自微博
文/知风
9日,一组陕西榆林市下辖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歪着脑袋,在市政协闭幕会上睡觉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引起网友关注。据南都记者了解,政协榆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1月5日开幕,1月8日闭幕,照片即拍摄于闭幕当天。有网友戏言,他这是“以睡觉抗议会议拖沓”。(1月10日《青岛新闻网》)
说实话,瞌睡还真是一种无法抵抗的生理反应,不要说安坐在会议室里,就是在行驶中的车辆上,必须聚精会神的驾驶员也会因瞌睡酿成大祸。尽管造成瞌睡的原因很多,但10日早上,子洲县政协办公室就县政协主席王玉朴在市政协闭幕会上睡觉一事,向南都记者书面回应称:8日政协闭幕时王服用了处方药,“其中药品尼美舒利分散片、瑞普乐等具有催眠作用,服用后致使王玉朴出现精神不振、瞌睡等症状。”如果属实,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在市政协闭幕会上睡觉,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同情——人家还是带病参加会议的。
但是,公众为何乐于在官员的瞌睡中“解梦”?甚至有网友发生“以睡觉抗议会议拖沓”的丰富联系?王玉朴这次会不会是“睡着中箭”?
开会打瞌睡,早已屡屡在网上“有图有真相”,有的甚至是“倒下”一大片的。而舆论对此的解读,就如“周公解梦”,云里雾里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却都不像是一个“好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公众对从会场开溜去了周公那里的官员“解梦”,实际上是用自己的“日有所思”去解官员的会场之梦的。而这个“日有所思”,就是公众对官场积弊的看法,对官场陋习的不满。
如果变换一下语境,官员在会场上打瞌睡,也可视作因工作劳累、废寝忘食所致,难得有一个安歇的机会,疲惫的身躯顷刻支持不住了。然而,在人们对官员的印象中,却很难产生这样的思维习惯,宁愿用“开没意义的会不瞌睡才怪”,或“这样的政协主席,能为人民服务吗”冷嘲热讽。
暂且撇开这位在会场打瞌睡的官员是什么原因,《陕西农村报》记者以图文微博的形式发问,“榆林两会1月7日分组讨论会场,本应40多人参加的会议,仅7人到场。”说明与会委员对会议确实有点倦怠。如果怀着这样的情绪参加会议,瞌睡就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方法。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对此评论道,“这些记者真是的,人家去会场睡觉,你们有意见;人家不去会场睡觉,你们还有意见……”一语道破了“天机”。
因此,相关部门在面对公众给官员的瞌睡“解梦”时,应该意识到“睡意”引发的民意,在端正官员作风的同时纠正官场的会风。否则,“这样的会场如何对得起老百姓的期望?如何对得起委员的职责?”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66wz.com/system/2013/01/10/1034989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