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新拆迁条例”为何众说纷纭?

(2010-01-31 10:35:28)
标签:

知风

新条例

拆迁

国有土地

杂谈

已推荐到中国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 本文在《中国网》刊出

已推荐到光明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光明网-光明观察》刊出

已推荐到红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红网》刊出

已推荐到长江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长江网》刊出

已推荐到天府时评,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四川在线-天府特约》刊出

已推荐到凯迪网络,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凯迪网络-猫眼看人》刊出

已推荐到中国战略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中国战略网》刊出

已推荐到振华军事网,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振华军事网》刊出

 

文/知风

 

备受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起正式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个条例明显区别于以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体现出改进后的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是在以往拆迁实施现状下的一大进步,进一步明晰了权益的属性,从而保证和限制了相关的权益和权力。但“征求意见稿”还是遭到了舆论的质疑,这是正常现象也是不正常现象。既然是“征求意见稿”,就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斟酌,得到更好的完善;但如果过分纠缠于某些细节,就有可能对“新拆迁条例”的正式实施造成举步维艰的困境。就如北大五学者之一的沈岿担心的那样:“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民众再来一味批评甚至否定新条例,很可能会让相关部门形成两面都不讨好的想法,那么他们可能会想,再搁一搁。这对新条例尽快出台,维护被征收人利益,是不利的。”因为从“新条例”重点保护的权益上看,受限制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和房产开发商,所以沈岿担心“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反弹意见会比较大”。

 

为什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会面临这样一个局面?个人以为还是在以往的拆迁行为中,存在许多有法不依,强势操纵,损害民意的做法,又因为拆迁和重建已经超出或背离了国家建设和市政改造意义的范畴,成为暴利集团觊觎的目标,地方政府也把这项建设工程的目的意义更多的归结为地方财政的收益。所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本末倒置,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后果。在这样的现状下,在民众心里,就很难把拆迁联系到国家或市政建设的意义上去,仅仅是看作普通市场行为中的利益抗衡。

 

按理来说,这次“征求意见稿”中作为“公共利益”的七条规定算不上是真正的新举措,按照现行的“宪法”、“刑法”和“民法”都可以基本延伸出相关法律依据,如国防设施建设,国家重点扶持并纳入规划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公共事业等引起的动迁,是谁也不能抗拒的,任何国家里,私权的保护也都不是绝对的。问题在于,在以往的拆迁纠纷中,很少涉及到“征求意见稿”中七条规定中的大部分内容,更多的则是同样性质的建筑的拆迁和重建,而且在这个拆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大肆获利,把住房问题变成了一个民生难题。这就从本质上混淆了因国家建设引起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概念,而演变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和政府官员的司政业绩,更成了房产开发商寻求开发项目的目标。这样的性质变化,经济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主要目标,衍生出的权力寻租和暴利行为就是必然的了。而在这条利益链的另一端的民众利益就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剥夺了,社会效益就更排不上号了。

 

由此引起了舆论对“征求意见稿”中,界定“公共利益”的七条规定中第五条“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危旧房改造的需要”的担忧。“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可能就是以往的拆迁是以“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危旧房改造的需要”的借口,让企业和市场主体介入和分享了政府的征收权,导致当民众利益和开发商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时会有公权力的介入。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不厘清和细化第五条中的“旧房改造”的概念,就很可能重蹈拆迁的许可权在地方政府,但拆迁执行人及补偿费用的支付者是各类企业,形成政府和企业是强势、民众是弱势的覆辙。

 

既然是“征求意见稿”,笔者也不存顾忌,本人的总体愿望是,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首先应该明确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没有这个大前提,许多拆迁和重建项目只能视为以“发展经济”或“拉动内需”为借口的敛财行为,所产生的GDP增长和地方政府的业绩只是泡沫状的虚高。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新拆迁条例”在一些细节上的突破性规定是可以作为底线加以坚持的,在拆迁问题痼疾深重的现实环境下,有几条硬性规定,应该当作严格的操作法规。因此,希望“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各界和民众的认真商讨中以臻完善,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社会和谐,国富民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