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真的喜欢穿睡衣出门?
(2009-10-31 10:51:37)
标签:
知风睡衣裤世博上海人文化 |
本文已在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刊出,感谢“岁月情怀”圈和首页编辑!
文/知风
2010年世博会一天天临近,上海市政府要求居民,不得穿睡衣裤出门,以文明行为迎接现代文明盛会。上海市民和有关学者对此议论纷纷。笔者就是上海人,我认为这个规定是一个无知和滑稽的想法。说其无知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睡衣,说滑稽就是这样的规定只能招来世人的嘲笑。
睡衣和西服一样都是泊来品,睡衣更是西方式生活的象征,哪怕在所谓富裕的上海,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穿真正的睡衣睡觉的。睡衣在所有衣服中是最好指认的,因为只能用作睡觉或睡觉前的家居服饰,其款式和面料都体现了宽松自在,无拘无束。不像制服,黑的白的、灰的黄的五花八门,都不知道是哪个部门的。本人就有二件睡衣,仅仅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晚上洗完了澡看电视的时候披一下,睡觉的时候就嫌累赘,宁愿换上穿旧了的穿不出门的汗衫。据我不太小康又很不小资的生活经验,上海的老百姓穿真正睡衣睡觉的人不会很多,更不会把这种具有私密情调的服饰穿到大街上去。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上海人喜欢穿睡衣上街?这里有个误会。上海方言把睡觉叫做“困觉”,睡衣也就成了“困衣”。“困衣”在上海人的认识中不是专指睡觉时穿的衣服,而是一种做工和款式很简单,面料很廉价的衣裤。夏天一般是用散花富春纺或纯棉布做成套衫宽松裤,秋冬就加上无纺绵做成夹袄之类的,一般为中年女性穿着为主。因为这种衣服穿着随意舒适,价格低廉,很受一般家庭的欢迎,又由于这种衣服既不像西服,又不像中装,上海人就统称为“困衣”。可能上海是国际化都市,说“困衣”有碍交流,官方就称其为“睡衣”了。穿着上街的,大抵都是这类衣服。
穿着这样的衣服上街妨碍到什么了呢,退休或者下岗工人穿上这种自由自在的“困衣”买买菜,散散步,不正好点缀了和谐祥和宽松自由的城市风貌,这些人既不去赶公务,又不去赴宴请,何必要衣冠楚楚呢,再说衣冠楚楚的或许是衣冠禽兽呢!即便有个把人一不小心把睡衣穿了出去,也无伤大雅,因为睡衣的“睡”只是睡觉休息的意思,不是某些官员睡幼女的“睡”那样见不得人,哪怕叫作“困衣”,也不该联想到阿Q要和吴妈困觉的龌龊事吧!我想洋人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人家裸奔、裸浴都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的精英们移民的热情。
再说,如果因为睡衣的“睡”是代表床上穿的衣服,那么限制应该进一步扩大。那些男女老少都在穿的“休闲装”在“世博”期间能不能穿?按“睡衣逻辑”休闲装就是休息的时候穿的,如果我们的市民特别是机关工作人员穿着休闲装进进出出,是不是会给老外造成上海人都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这个影响真的大了。看来在不差钱的上海只有统一发放“世博服”才能塑造与之相配的城市形象。来客人了,就得隆重,这也是传统。
上海有句俚语:穿威风,吃真凶。意思是穿着是外在的,吃才是最实惠的。要让老外开眼,穿的要求有了,吃的问题统一了吗?菜篮子里总不能只放些青菜萝卜吧,那是清苦日子的象征。我认为上街买菜的市民必须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篓大闸蟹,那就太“咿呀咿得儿喂”了。
有人批评说这是做表面文章,错!我昨天就遇到做真文章的了。一个“政府派员”(没有考证,因为最近上面检查、指导、教诲的人太多,只是根据他们的语气判断的)找到我,下面是对话实录:
来者:(问我)知道我们县治安达标了吗“
我:不知道
来者:告诉你已经达标了
我:哦,很好啊
来者:发现什么治安问题吗
我:没发现,只是听说
来者:没看见就是没有,知道吗?以后不管谁来问你治安情况好不好,你就一定要说好
我:我知道了,我绝对不会对陌生人说起“倒钩事件”的,更不会提到杨 * 案件的
看,这才是落实到实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