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了一篇关于球童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说来也巧,这篇文章我是在10年的二月份看到的,那时候成天想着要做职业球童,像威廉姆斯像爱德华那样,背着十几斤的球包,跟着自己的主人后面,为他测风向算码数,给他减压或是拿出食物给他让他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比赛~刚好看到丁教练的这篇文章便转载了,昨天翻出来温习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篇嘉文的作者就是以前我们球会的教练(我来的时候他刚走)
他是从球童做起的,从最开始对高尔夫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A级球童再到现在的职业教练,人家时候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听他以前的室友说他就是个疯子,大冬天的早上六点半就在练习场练球,晚上在宿舍就用头抵着墙壁练习转身...知道他的用心与努力,我觉得他现在的成就是他应得的。一直以来,天道酬勤这四个字鞭策着我,只要你足够的努力,足够的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你都是成功的,无论结果怎么样。
希望我没有扯远,每次都会有这种感觉~
关于球童,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球会需要着重管理的核心之一。客人来球会,与门岗只是见了个面,与前台也不过是几句话的交情,但是球童就不同了,四个多小时的相处,足以让客人从球童那里看出一个球会的管理水平和球会品质。球童的言谈举止、专业技能、服务技巧以及最简单的捡烟头的小动作都能体现出很多很多。
高尔夫这项运动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舶来品,这项运动时舶来了,那么这项运动的精神呢?目前中国高尔夫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否真正感悟到了属于这项运动的精神以及魅力呢?在做球童这段时间,出场中,我感到由衷快乐的是跟了那些为了真正享受高尔夫的客人~他们言谈得体,他们不急不慢的行走在路草地上,他们会自己捡回打出去的草皮,他们上果岭的第一件事是找落球痕...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让我欣赏万分,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高尔夫精神。
其实,说到底,一个良好的打球氛围,不仅需要客人自己去营造,球童在这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懂得尊重高尔夫礼仪以及精神的球童在旁边影响着你,难道你不会被感化到吗?现在,球童这份职业尚没得到大部分客人的尊重,在培训球童时,很多球会灌输给球童的理念就是:客人至上。客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客人要你帮他作弊赢钱你就得偷偷的往地上扔个球然后大喊一声:X总,球在这儿呢!有时候客人做得不对时,球童也只能在看在眼里,啥都不能说,说了还指不定遭一顿数落。遭到数落还不算什么,大不了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重要的是小费问题,都是出来打工挣几个钱的,谁想辛辛苦苦出个十八洞回来拿个二三十元钱还被评个差呢?这让我想起批判中国教育的一句话:中国教育就像人潮汹涌的人流,你逆着走,就会被踩倒。没错,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何必和钱过不去呢?
这就是目前大多数球童的想法,这样的思维对中国的高尔夫的健康发展毫无益处,所以,在这里,就要一个大环境的支持,没错,那就是球会。如果一个球会可以处处为员工着想,不断为员工谋利益,那么员工不会为你出力?我相信,一个球会的管理者,最需要做的是:让大家为你做事,劲往一处使。
中国高尔夫的发展,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消费者,有或者是球童,都是任道重远!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份事,中国高尔夫的未来,一片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