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挥作用群体成比人员房贷杂谈 |
分类: 时评 |
沉睡的公积金何时迎来王子的吻?
近日,在某事业单位工作2年的小吴正在为买房的事闹心。原来小吴看上了石家庄东开发区的一套两居室,环境、价位都还满意,打算用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下,可售楼中心的接待人员表示不能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只能全款购买。这让小吴犯了难,本想靠住房公积金“谋福利”,可现在却用不上。(《河北日报》11月26日)
具备公积金贷款资格,却不能在买房时使用公积金贷款,究竟是房地产开发商故意刁难还是银行放贷确有难处?亦或是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新规?进入四季度以来,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出现银行暂停房贷、缓放房贷的现象,就连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受到影响。一方面是房市回暖,百姓的购房欲增强,另一方面是银行贷不出钱,莫非要让公积金像“公主”一般睡去?
不言而喻,公积金的主要用于企事业单位职工买房,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何时用,如何用,不应该是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说了算。可“没钱贷”、“不愿贷”、“不敢贷”等借口和理由一再升级,民众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资金的利用也越来越存疑。随着十八界三中全会释放了关于房地产回归市场的信号,各方反应不一,有驻足观望的,也有大呼过瘾的。发挥房地产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房产税等一系列举措在还未落到实处时就已经引发了“多骨诺米牌”效应,银行担心还贷时间跨度太大,加之房价的变动性,因此不愿冒险。也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由于销售证照不全(即违规在售楼盘),也无法申请公积金贷款。
不管是市场调节,还是政策调控,一时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乱象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百姓的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贷慌”却不断蔓延,公积金作为买房的保障也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了。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却没有一点儿疲软的征兆,这样受伤的也只有购房者了。贷不了款,买房似乎难上加难,在加上工资与物价不成比例的增长,让民众对房价降价的期待越发强烈。可是为了有所居,房价再高也得买,于是许多人便把资金来源放在了贷款上。作为刚性需求群体所依赖的公积金贷款却“昏昏欲睡”,闲置的不少。
不管怎样,在确保公积金用于购房贷款之外,是否可用于买车、抵扣物管费和房租乃至看病等问题,完全可以做一定的探索。与其让其白白“睡大觉”,倒不如让其回归市场,对公积金所有人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