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词选20首(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0-07-31 19:41:30)

永遇乐

                             【宋】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 北固亭: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首置京口镇。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指英雄业绩。

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小时家贫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的年号(224—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狼居胥:原指汉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山,并登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指开拓疆土,建立战功。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狼居胥:古山名,《汉语大词典》的说法大概是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一说为“狼山”,在今内蒙古。

赢得:剩得,落得。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中回头北望追兵。

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

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称扬州属于淮南东路,其治所在扬州,故称“扬州路”。

可堪: “岂堪”、“哪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bì)狸祠:古祠名。遗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埠山上。元嘉年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也在京口主持了北伐事,草草出兵,结果大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貍 )拓跋焘乘胜南下至京口附近,并在京口对面山上修建了一座行宫,即后来的“佛貍祠”。

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用廉颇,怕他已衰老,派使者去探看。廉颇的仇人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赵后,就捏造廉颇虽老,饭量还很大,但一会儿工夫就上了几次厕所。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还在,可风流人物风吹雨打中消散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街巷,人们说是寄奴刘裕曾住过的地方。想当年,他指挥千军万马,率北伐,气吞万里,势如猛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率出师,想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逃窜。四十三年,遥望中原,记得当年扬州路上烽火杀敌情景往事不堪回首,而今佛狸祠前,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有谁问:廉颇老,饭量还好吗?

 

【简析】

这首词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作,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当时大权在握的韩侂(tu)胄(zhòu)主持北伐,辛弃疾于嘉泰四年(1204)被派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韩侂胄听不进劝告,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调离镇江。时年六十六岁辛弃疾,怀着沉重的忧虑和满腔悲愤,登临京口北固亭,写下了这首怀古词作。

词的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之所见,追念于京口建立起功业的孙权、刘裕。先是对孙权的赞扬。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开篇扣题,登临北固亭,眼前千古江山依然,可是却无处寻觅英雄孙权的去处。孙仲谋即孙权,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其英雄事迹:曾在京口建都,后迁至南京,建立吴都,割据东南,赤壁之战时,与刘备联合,用周瑜为帅,以弱胜强,大败曹军,坐镇江东,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英雄无觅”是无觅英雄的倒装,给人一种英雄不再、后继无人之感。词人的目光落到周围“舞榭歌台”上,想寻觅英雄人物的痕迹,结果发现现在只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人物被历史的风雨吹散,已无迹可寻了词人表达对孙权的赞叹,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那么,在京口除了孙权,辛弃疾心中还有别的风流人物词人放眼望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词人的视线转移到夕阳下绿荫掩映的一条寻常陌巷,这里之所以引起词人的关注,听说那里曾经是大人物寄奴生长居住过的地方。这几句使人有一种“英雄莫问出处”的感觉,因为词人辛弃疾曾受到“北人”身份的影响。那寄奴何人?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两次出兵北伐,一战收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因此词人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收束了上阙,写出了南朝宋武帝出师北伐横扫敌军之势,其军威之盛气势如虹,表现出其由衷的仰慕,也表明其抗金北伐的主张。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皇帝呢?恐惧金兵,苟且偷生,词人在表达对刘裕的赞叹的同时,也暗含着南宋统治者的惋惜。

下片词换头三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在借古讽今。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的年号(224—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刘义隆好大喜功,元嘉二十七年,草草北伐,结果是大败而归。这里也暗示四十三年前隆兴北伐的符离之败,目的在于劝说当权者要慎重考虑、细心筹划此次北伐,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便“封狼居胥”的雄心,也难免“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可惜的是,韩侂胄无视辛弃疾的苦心劝诫,辛弃疾被调离了前线,随后的惨败不仅验证了辛弃疾的判断,也嘲弄了韩侂胄的草率与鲁莽。接下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紧承前文怀古而转为忆昔。辛弃疾率部南归已有四十三年之久,遥望中原,四十三年前在烽火连绵的扬州路奋勇杀敌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四十三年”写明时间之久,对一个人来讲,基本上就是一生。什么事一生都无法忘记?什么事能执念四十三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见辛弃疾心未死,志未灭,在其生命中,每年每日、每时每刻都是在为抗金复国而活。耽搁时间太久,年岁已老,给人一种时不我待之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几句转入写当前之事。词人于北固亭上,远望江北瓜埠山,仿佛看见乌鸦乱飞,听到社鼓阵阵,人们在佛狸祠前正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战败历史,与前面“烽火扬州路”成鲜明对照。正是由于南宋朝廷执行妥协投降政策,偏居一隅,苟且偷安,贪图享乐,所以才造成百姓心里民族意识的模糊淡薄。今昔对照,词人发出“可堪回首”的感叹,体现了词人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是呀,辛弃疾一生遭遇坎坷,南渡后苦苦等待四十三年,虽老不改抗金志向,这次北伐恐怕是辛弃疾最后一次,也是其南渡后唯一一次北伐亲征的机会,虽然被启用,却很快又被调离,失去了这次跟随北伐的机会,想到这里不由得呐喊反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借廉颇自比,以反问作结,直诉其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不被重用的遭遇,表达出不愿服老,希望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这首词兼有怀古、忧世、抒志多重主题。紧扣题旨多处用典,关和时事,含蕴深刻而贴切自然写得豪壮悲凉,激昂磊落饱含浓郁的爱国思想,是辛弃疾代表词作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