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慈善机构不发灾难财?
(2014-11-08 13:52:27)
标签:
慈善机构公益组织民间施乐善款 |
中国有多少慈善机构不发灾难财?
文/玄渔先生
在中国人眼里,慈善就是拿钱做好事,没有一点思想精神的引导。慈善机构、媒体、政府每年举办的慈善排行榜总是在说谁捐了多少钱,从来没有看见谁做了多少好事排第一,这种充满铜臭味的行业,影响了大多数平民要做好事的思想。
据媒体报道,多名受助人声称,宣称“每一笔善款百分之百到达受助人手中”的网络爱心平台施乐会,募集的善款大部分作为置顶费返还给施乐会。金华市慈善总会已责令整改。
不要说中国民间的慈善机构,就是官方慈善机构,也有收“手续费”的规定,甚至一些慈善机构利用捐赠来赚钱,招聘一些业务员四处拉捐款,并给业务员一定的提成。个人认为,如果施乐会在募捐前有说明捐款有一部分是用于网站推广,或是有相关的规定,这事也就不是事了。
捐款应当百分之百到受助人手里,这是职业道德,也是法律所规定,但恳请审计部门对中国的慈善机构进行一次清查,恐怕许多官方的慈善机构说不清楚捐款去了何方,甚至有些提成多得惊人。这就是中国法律的漏洞,慈善机构管理非常混乱,自己在那都没有理清,如何管理民间这些机构?
民间公益组织不但要透明,还要经得起查,没有后台,没有庞大的资金,一但出现危机,面临的就是解散。无论是平台,还是募捐方,都应百分之百的落实款项,不要背上发灾难财的罪名。同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本人没有借机诋毁施乐会的意思,只是认为没必要为了推广网站而在善款上动心思,大可先制定一些规定,让捐款人同意后再收取手续费。
网络平台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做,建立一个网站,需要技术员,需要固定的推广人员,需要编辑,说白了就是需要钱。我2008年开始做公益,依靠腾讯博客,编辑把我的文章推荐上了头条,我便在后面加上活动的链接,弄上QQ群,慢慢的就建立了一个群体,2010年才建立爱心联盟网,自己不会技术,请志愿者设计了程序,半夜还在加班学习。经过不断的转换,网站变成了社区自动化,技术也不需要多少,但网站建立了,得让人知道。
拿一个简单的活动来讲,一对一助学,我会先联系地方,然后地方提供一批贫困学生名单,我拿到名单就带着志愿者去家访,家访后把照片和视频都做好,发布到网站,然后就每天在自己的几十个QQ群发,在别人的群里发,在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发,不断的发。这种推广很传统,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在百度这样的网站上做广告太贵,我们这种没有造血功能的网站做不起。
这么讲吧,成功的让一名贫困学生结对,我需要付出平均五天左右的时间,这五天我不能做其它的事来赚钱,还得没日没夜的推广网站,那么在助学的过程中交通食宿都是我自己的,一百个学生结对下来,光是家访的费用就是一大笔,而援助者的钱,并不经我们的手,直接就发给了学生。别看我们这些年募捐了上百万的助学款,当中志愿者付出的精力和资金并不少,同样的在一些募捐活动上,钱也落不到我们手上,援助者都不是笨蛋,少一分钱他们都会查出来。
做好事,值得社会支持,值得政府支持,是大功德。但转一个角度来讲,民间公益组织也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你专心的去做这件事了,没有收入了,事做好了,还得背骂名。当然,有太多的人认为没有钱就别去做好事,那么如果这个社会全部都麻木了,会是什么样的?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大多都不是有钱的机构,也就是几个热心人罢了。
民间公益组织的存在,说明社会需要,但要真正的管理好这些组织,个人认为政府应带头,制定一些管理办法,并妥善的引导民间公益组织,对这些非专业的人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对一些有影响力的组织进行一种改革,让其有造血功能,有固定的资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