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2009-10-17 00:46:48)
标签:

南师

法会

芒鞋竹杖

尊者

袁焕仙

灵岩寺

分类: 参学日记

   灵岩寺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北5公里灵岩山的七星岩下,寺始建于隋唐,后经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重建。灵岩山层峦叠嶂,峭壁如削;山下竹茂林深,泉水潺潺,为避暑胜地。寺院在随后的岁月里历经风雨苍桑,日渐破败。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终于迎来了以袁焕仙、南怀谨师徒二人为代表的一席旷世文化盛宴。
    抗战时期,一个名叫传西的和尚驻锡灵岩寺,担任这座千年古刹的住持,寺里没有僧众,只有一个知客僧,另请了一位做饭的老头子,传西法师成为灵岩寺的冷庙孤僧。这位传西法师,是大居士欧阳竟无的弟子,也是南怀瑾老师的至交好友,学识渊博,哄动一时。苍凉的寺院在他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成为当时中国大后方的重要文化圣地,一大批文化人把这里作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高地。
  1942年,与虚云大和尚齐名的“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闭关灵岩寺,历时数月,复行七会。当时,南老年方25岁,在成都中央军校任教,并不认识袁先生,但他每逢假日闲暇,芒鞋竹杖,肩负长剑,经常到灵岩来,“自己一个人在灵岩寺阁楼上修止观法”(《习禅录影》)。一天,袁焕仙出关时刚好碰到南怀瑾,两人一见面,晤谈之下,深有了悟,遂为忘年之交,后为师生。
    应该说,南老与袁先生一相识,便深为先生器重,在这次法会时,袁师就有信给南师:“怀谨谛听:在山数十日,切见诸禅德巍然自拔,有独立振衣之概,老人至喜也!摄其众向道,导其徒回车,风其俦化行方国者,实为怀谨。”同时,袁老先生也看到了南师律己过严、责人如己的缺点。可见,在灵岩法会上,袁老先生就对南师寄于厚望,南老后来自己也说: “吾师焕公在灵岩山打七,我当首座。”(《习禅录影》)
    关于南师当年开悟的记载,读起来也很有趣:法会进行第三天,袁焕仙突然用戒板指着释传西问道,“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快说出来!快说出来!”传西不作声。袁焕仙摇了摇头,笑道:“又放走一个。”停了一下后,又用同样方法问南师,南师也不作声。袁焕仙却点了几下点,笑着说:“你倒还可以。”遂将南师领到佛像前,问道:“刚才我叫你说出来!快说出来!你为什么不作声?”南师说:“我当时不知道要说个什么,所以才没作声。”袁焕仙对他说:“你现在心中有个什么没有?”南师又无言以对,袁便叫他大声喝叫。南师刚喝三声,马上又叫他停。问他:“你看你有个什么?”南师答:“现在我心中找不到个什么。”袁对他说:“这是千圣所传的心灯,你自己的慧命啊!你不要再产生什么疑虑了,赶快下拜!赶快下拜!”南师当即下拜。起来后,袁焕仙就禁止南师再说话。这一系列开悟和点化的举动,使当时在坐的同参懵然不知所以,认为简直有点象做儿童游戏。南师这时心里也是不知所措,只是装作明白了,然后回到大家中间。过了一会儿,众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后,南师又站起来问袁师:“既然您说我已经有个入处了,为什么一想到生死,便又感到前途茫茫,不知所归呢?”袁师厉声喝道:“丢人!你自己看看你说的,生死未了的那个份上到底是有生死?还是没有生死?是前途茫茫?还是后路茫茫?”南师听到这句话后,顿时如释重负,豁然开朗,当即又向袁师倒地便拜。
    读到这里,我不禁开怀畅笑。没想到叱咤风云的南师没开悟前也是这样笨笨的。
    后来,南师自己在著述中说:“儒家说圣人即是大人,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记得我在灵岩山下来后师友皆说我明白了此事。我自己也觉得对了。果然在此后,什么都懂了。这一点是根本智、无师智。”
    这次禅七法会,开悟的人很多,事故都很有趣,可惜因篇幅不能赘述。一场法会竟然有几十人开悟,并且涌现了一大批佛门龙象,这就是袁焕仙,这就是灵岩寺。真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如今的灵岩寺,又象这场盛宴前一样,依然萧条死寂,门可落雀。就在我参拜的当天,没见一个游人,那一片不堪回首的荒凉啊,似乎静静地在和我述说着什么。

这是外山门,离都江堰景区不到300米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去灵岩寺路旁的杉木林,树特别修长高大,还有点鬼魅哦。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这是当年的小道。可以想象一个炎热夏季,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芒鞋竹杖、肩负长剑上山来的情景。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在树林中发现了灵芝。都回家了才想起有可能是佛菩萨送的礼物,怎么没把它采回来呢!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沿石阶而上,可以想象当年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云集的情形。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一枝老树横插房顶,典型的川西民居。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终于到了山门了,很庄严的建筑。国家一级名胜风景区,于公元八世纪印度阿世多尊者所建。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石碑在“5.12”地震中断为两截,山上很多文物都遭受到了地震破坏,图片太多就没发上来,很心痛的。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这应该是童子拜观音吧。池子里以前应该塑有水莲观音或乘龙观音,可惜如今只见童儿不见观音了。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门可落雀。象这样的房屋山上很多,不但没有人住,而且连一个香客,一个游客都没见到。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这两棵静静卧在泥土中的古树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可见寺院的历史与曾经的辉煌。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茶禅一味,人走茶凉,荒凉得,这山茶也没人来采了。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这就是著名的千佛殿了,因供珍贵文物千佛塔而出名。无奈香火已断,供桌上除了厚厚一层灰,什么也没有。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这就是著名的千佛塔了,由印度僧人阿世多尊者重建灵岩寺时修建。为石雕堵坡式实心塔,通高3米,底径约7.5米,下设须弥式塔基,上置覆钵形塔身,共13层,下大上小,各层雕满结枷跌坐佛像,故称千佛塔。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下面这块石头一定要认真看看。让南老自己讲吧:“四十多年前,我在川西灌县灵岩寺,看到有人书刻在灵泉石壁上的两句话:‘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老子他说》)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灵岩山,原来叫灵验山。因山上供奉1000尊观音极灵验而得名。下面这尊石刻千手观音应该是唐朝的了。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好一个本来面目,把禅宗道场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看着他一个人站在这里,有种说不出的伤感。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精美的石室建于唐代,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的气象。不知道曾经有多少高僧大德在此闭关开悟,真是功德无量。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石室内石刻佛象历经千年仍色彩艳丽,神态逼真,美仑美涣。特别是佛陀下半身隐在云层中的构思非常巧妙,在国内佛教塑像中少见。既适应石室空间低矮特点,又如理如法,不失佛像庄严。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5.12地震中,灵岩山充满神奇的传说,许多庙堂屋宇垮塌而没有一尊佛像毁坏,这张图片也算个见证吧。只是这千年的泥塑没有毁于天灾,却毁于管理,最右边那尊已经被雨水淋坏。看了让人掉眼泪。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灵窦泉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泉水清冽甘香,冬暖夏凉,不盈不竭。壁间刻有尊者像。旧时,每逢干旱,乡人至此求雨,所求多应,极为灵异。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灵岩山是一座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刹名山。我曾经在青城后山,大邑雾中山等川内名山都曾看到过佛道一体化现象,很是让我思索,没想到灵岩山三教合一,让我很是惊讶。后面这些图片都是儒家和道家的。

下面这座八角型建设是为纪念黄老仙师而修建的,说实话,我先前根本不知道仙师是谁,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是马来西亚1960年出现的慈教创办人,慈教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儒教和道教,主要降到坛前说教及扶持信徒修练神打功法。据说先师2000年前修炼成仙的宝坐卧在这里,所以寻根访祖于1991年花巨资修建纪念堂。不过,纪念堂从开光以来基本没使用就报废了,几年前山体一次大滑坡使纪念馆严重受损,去年的大地震使之成为严重危房。个中因缘恐怕非我辈所能猜测。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为什么灵岩山会有儒字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估计和李源澄当年在山上办一个著名的灵岩书院有关,不管怎么说,佛儒融合在这里是不争的事实。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不说也知道,这是道家太极八卦了。我猜测应该和当时把全套道藏背上来研究的那位居士有关。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第五洞天。灵岩道士一次施法降雨成功后赏赐的,背面有四个字“帝力神功”。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供奉的东狱大帝。壁画非常生动传神。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别小看了这几个字,这个采气场可是乾隆皇帝御批的采气场哟,在中国怕也是独一无二吧。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站在采气场里,你真的会感觉到有股凉悠悠的气从头顶直灌下来,你爬得再累到这里也会精神百倍,这是真的呢。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200年以上的老银杏,见证着过去与将来。从南师悟道的场所出来,我深深感恩于曾经在此参学修行的高僧大德的加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专心专意走下去的信心。

参拜南师悟道处——灵岩寺

山上本来还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石经和石经洞,观音摩崖石刻等,要么是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要么就是道不通不能前往。以后有机会再写吧。灵岩古刹旁边就是目前中国塑画观世音菩萨形象最全的的观音堂,过段时间把图发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