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隐形杀手”无症状心肌缺血!
(2014-03-03 13:03:50)
标签:
心血管病人浅谈有限解下吧 |
分类: 心胸保健 |
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之一,患上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现象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以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无形的杀手:无症状心肌缺血
据统计,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有30%的病人先前毫无心肌缺血症状;在严重心肌缺血引发急性猝死的病人中,有25%~50%生前根本没有胸部疼痛的病史。为此,医学人士普遍认为中老年人、肥胖者等冠心病高发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这个“隐形杀手”。一旦发现,就应服用他汀类、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虽然平时没有胸部疼痛、憋闷等主观症状,但发现时往往后果严重。因此,孟庆智主任提醒,如果有条件的还是要通过冠脉造影、CT等检查手段寻找心肌缺血的原因。无症状心肌缺血看似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却会导致心脏长期缺血缺氧,很容易在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诱因的作用下引发严重的心脏急性事件。
专家解析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关于心肌缺血的治疗,目前有两种治疗手段。第一种是心脏移植术。因为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20%的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重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心肌缺血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
另一种是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对心肌缺血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LVEF改善程度。
冠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显示血管直径狭窄如果<70%,则往往没有症状出现,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应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拖延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