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需绝对谨防心力衰竭

标签:
心力衰竭心脏病代偿期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健康 |
分类: 心胸保健 |
【摘要】心力衰竭常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也是导致病人残废的最主要原因,有人称它是心脏病人的克星。得了心脏病并非马上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多数病人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慢慢地发生心力衰竭。从得心脏病一直到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之前,这一段时间医学上叫做心功能代偿期,一旦出现心跳、气促、肝大、下肢浮肿等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则叫做心功能失代偿期。
那么,得了心脏病之后怎样来衡量心功能好坏呢?一般可用以下简单办法进行初步估计:
(1)正常心功能。 指虽然有心脏病,但和正常人一样能应付一般的体力活动, 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换句话讲心功能处于完全代偿。这类病人不需要服用强心药,关键是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2)轻度减退。 此时病人已不能胜任较重的体力劳动,如跑步,担重物,但步行不受限制,上三楼不会感到心跳气促。
(3)中度减低。 病人步行受到限制,不能快步行走,上三楼会感到心慌气短,常常在二楼需休息片刻才能继续上楼,夜里常需垫高枕头睡觉。
(4)重度减低。 指很氧气仍感呼吸困难。 中度以上心功能减退的病人一定要请医生诊治,切勿延误病情。
前一篇:高脂血症患者的食用油选择
后一篇:心衰的预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