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光阴(3)

(2015-12-01 23:46:45)
分类: 真真假假
前情阅读:

时间就好像不断在被定格。来到北京后我几乎每天都在数着日子中度过,数着待了多少天,已经过去了多少个月。我实在接受不了,北方这恼人的雾霾,狭小的学校,破旧的宿舍,拥堵的澡堂。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为了小米而来北京这个选择是否正确。

不再像高中时候那样忙碌,清闲下来的大学生活让我抑制不了对小米哥哥的想念。除了隔着遥远太平洋,十多个小时的时差,还有我们之间观念的差异。小米在微博上说回国的日子也越来越近,直到我的一百天倒数变成了负数一百天,我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不断疯狂地想家,即使有时候大学里的课外活动忙,依然遏制不住我想回家的情绪。

我去了北京的动物园,博物馆,天安门,天坛地坛,所有我觉得小米可能去过的地方,只是没有小米的陪伴。遇见的人看到的风景都是陌生的。我想我可能像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积攒着失望,攒够了就离开。

小米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写在南城暧昧的雨后》,是讲他去那座城市旅行的故事。南城大概是小米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座城市,毕竟那儿有师父,Y歪,赛赛。我记得他在微博上贴出过阳光下南城的一隅,很美,和我的网名“一米阳光”异曲同工。Y歪评论:“哪来的照片?”小米回复:“我拍的。”

我大一的时候,小米和Y歪在微博上吵了一架。小米发微博圈Y歪,大概意思是说她情感太细腻,反而不懂得表达。歪不知为何有些嗔怒,直接开口骂了小米。两人不依不饶公开争论了半天,然后小望师父也加入了这场骂战,小米也暴躁起来,反驳了师父:你别说了,你是最不懂感情最不知风情的一个人。师父当时一怒之下,也把小米拉黑了。我问,小米哥哥你们在吵什么啊?小米说,你不懂。

小米不知道是因为这事儿生气还是忙,后来他在网上的消息越来越少,他不再常发微博,博客也逐渐销声匿迹。我甚至不知道他在美国是否已经上完学。别说等他兑现和我的诺言,连等他回国都成了一种奢望。他之前说要给我寄有他签名的书,当然也没有了后文。

我幻想过无数个在北京遇见小米哥哥的场景,可我们没有遇见。

我不再喜欢和人在网上聊长长的天,待在学校我一个人独自逛着操场,看着月亮想着家;寒暑假回家和小伙伴坐在再熟悉不过的小池塘旁,时间过得飞快。我不再会和别人主动谈起小米哥哥是我偶像这件事,甚至都有些遗忘我曾经那么努力考上北京,是为了他。

现在早已没有了阿莹的消息,之后和刘宇枫也慢慢失去了联系。同样远在国外的乐乐姐,过得逍遥自在,和我们渐行渐远。唯一联系多的就是师父了,他和Y歪办了个微信杂志,师父邀请我在里面作为写手,因此也偶尔会关注Y歪和赛赛的近况,同时我认识了里面的写手海宁。

今年暑假,师父和海宁从南城来我家乡玩,相识了几年,见到真人和想像的区别也并不大。我们登山,玩水,一起看《爸爸去哪儿》,那几天我们过得都很快乐。但是分别后,我们不再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见面那个逗比的师父和海宁,又成了网络里那个灰色的高冷头像,跳动得越来越少。每每看到海宁分享和戏剧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当初看到小米在美国的消息一样,彼此的距离岂止是隔着几千公里那样遥远。

今年的十一月初,消失了半年的小米终于发微博了。我几乎是带着哭腔评论他的微博:好久不见。他回复我:你还在北京吗?可我在深圳了。后面是个微笑的表情。我竟一时失语,有些无奈地告诉他,我还在北京,待了两年整,现在大三了。

他终究没有再接下这个话题。其实我想告诉他,小米,如果还会来北京的话就跟我说一声,起码让我知道,北京值得我来。那些承诺就算对你而言只是脱口而出的玩笑,就算真的实现不了,但总支撑着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初次聊天,我跟小米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说我叫阿莲,小米哥哥,你知道《西洲曲》吗?我的“莲”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那个“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那个“莲”,“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的那个“莲”。小米说,你学识挺渊博的啊。……小米哥哥,你还记得你说我考上北京带我玩遍北京城吗?你还记得你说的“在,永远在你身边”吗?

北京今年下雪了,好几场,下得很大很大。下得最大的那天,我打完雪仗回来看到小米转发了条微博,意思是他谈恋爱了。月初那会儿我也看到师父秀恩爱,我跟师父说,恭喜脱单,还有啊,小望师父,我可能不会再叫你师父了。师父没问为什么,我想他知道的,他女朋友这几年已经换了四五个,我都不知道该叫谁师母了。

当我坐上前往北京的列车时,其实故事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不是吗?如果你现在问我要是重新开始,我想我肯定没有当初那样坚决。再次听起西丝儿的《Should it matter》,以前的空灵神秘感全无,心里竟然有种说不出的悲凉。“As long as in my heart,you are still the only one”,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回不去了。“I know what I did wrong,I wish to change”,于事无补,我不会再对谁满怀期待。

我曾经背了无数遍席慕蓉的《初相遇》来自《无怨的青春》,除了有“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这句动人的相遇,还有“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的结束。我已经失去在北京继续待下去的理由,也是时候和小米的一切告别了。

回忆过往的岁月,不光是这些人物曾经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有个爱写诗的寂,摇头晃脑地念着“我喜欢的并非所有人都会喜欢/ 我讨厌的却是大家都讨厌的”,没几天踪影就不见。小米说跟他同为彼岸沦落人的熠熠,大家几乎都没和他聊过天。常出现在沙发的飘雨桐,句子写得很美的言岩,已在记忆中散去的汪浩,兔子,QQ,安蓝,李康……正是这些出现过又慢慢消失的人,组成了我的青春。

所有人都四下散去,只是没有我声嘶力竭的哭泣作为收尾。记忆像被蒙上了一层大雾,回头早已模糊得什么都看不见。

我突然想起暑假和小望师父见面的时候,我问过他一个问题:小米到底有没有去过南城找你和Y歪?他看着我的眼神突然严肃了一秒,然后不置否地笑了。

他说:你猜。

(完)

(文/曾小小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