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光阴(1)

(2015-11-10 08:01:17)
分类: 真真假假
在我高中三年最艰难的时光里,遇见了影响我人生的一个人,王如米。

那是2010年的9月,我一个人在县城上高一,住校的我孤独得不像话。因为看杂志的时候看到他的文章,很喜欢,顺而搜他的博客微博。

透过他博客里的资料和消息,才发现他是一个挺牛逼的人物。赫然认证的“90后作家,出版过两部小说”就已经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仍在国外读高中的他更是让我好奇。

他的头像是米色的背景,一个帅气的少年低着头抿嘴沉思,像是修过的艺术照,总给人一种非主流的感觉。他博客那时候背景音乐第一首是西丝儿的《Should it matter》,悠长中带着些神秘,空灵中带着些绝望,这也是我至今最爱的一首英文歌。第二首是《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放浪不羁,桀骜不驯。

我到现在一直都觉得,怎样的人就喜欢听怎样的歌,所以无论是从王如米的文笔还是他喜欢的歌曲,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很神秘。虽有一些公开的资料,但他的想法,经历仿佛和一般人都不一样,更不用说我这种穷山沟的小人儿了。这种神秘让我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

现在想想还是很傻很天真的,每天晚上拿着台和家里联系的小手机都要刷新一遍他的博客,看看有没有文章更新。说实话那时候我还是看不太懂他文章里的情情爱爱。无论是男生与女生的感情纠葛,还是故事里主人公那些猜不透的心思。但我都会很认真地看完,然后评论。

可能是想学习他的写作方式,或者是单纯地把他当偶像一样崇拜?但更可能是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认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抑或是完全的虚荣心作祟,毕竟人家是作家。谁知道呢,总之这种方式还是有效的,彼时的博客繁荣昌盛,微博风生水起,他总能看见在网络看到我身影。加他的读者交流群,半年多的时间就这样一来二去,便和他混熟了。

当然我说的“熟”只是我单方面的认为。毕竟我觉得我评论他的文章他偶尔会回复,这也能算是打了照面说得上话。这种熟可不比不了他读者群里的其他人。比如夏末莹。

阿莹是北京的女孩子,他们怎么认识的我也不知道。但是王如米十八岁的生日那天,群里都嗨翻天了,大家纷纷甩链接发生日祝福的文章给王如米,阿莹发了张图,是她买的蛋糕,上面还有王如米的名字。反正王如米貌似挺感动她的用心,而且啊,他的文章里也常用“阿莹”作为女主角的名字,他们算是比我更熟吧?但我倒不以为然,这算什么啊,买个蛋糕给别人庆生,别人吃不到,最后自己还吃了,这招太绝了,以后我也要这么干。

除了拍蛋糕照片,还有个男生叫曾小小望,他给王如米唱了首歌,陶喆的《寂寞的季节》,不常在群里说话的王如米竟然在群里夸他唱得好听,我们起哄说快分享给我们听,然后又迟迟没有再回复。我觉得是时差的原因吧,毕竟他人在美国,过着和我们黑白颠倒的生活。兴许网速还有影响呢,隔着个太平洋,谁知道这消息都怎么传输的。

在读者群里我还认识了刘宇枫,和我一样在福建省,还是同年级的。这人多愁善感,写的文章悲伤情绪泛滥,总说自己有抑郁症。认识了在新西兰的乐乐姐,她的昵称和文章的标题后面都有个“°”的符号,我也没问过她什么原因,挺有个性。还有小望的同学赛赛,一位特别明媚阳光的女子,我都能想象得到她整天的阳光满面。至于Y歪,我更喜欢用才思泉涌形容她,我喜欢她写的每一个故事,总让我迫不及待想看到结局。

王如米让我们叫他小米,说这样亲切,没有距离感。我叫他小米哥哥,他叫我阿莲。我们一大群人混迹在新浪,互相评论着微博。那时候微博还没有广告,没有特别多的功能,好多人发的都是心灵鸡汤,我们评论的时候总喜欢点那个按钮:评论并转发微博。

他们喜欢讨论各种问题,大到时政要闻要说说观点,小到个人感情问题要圈个人探讨探讨。我会去搭话,但更多时候是看着他们聊。时间就那样静静流淌,我们素未谋面,但好像那些并不重要,就这样认识着是太奇妙的一种相遇。

我跟小米也慢慢真正熟络起来。他会回复我在博客上的留言,会叫我好好学习别花太多时间上网。而偶然的一次熬夜遇见他在线更是惊喜的一件事。我将要睡的夜里,是他刚开始的白天;我睡醒后的清晨,他看着夜幕降临。这种感觉像是自己的一天过了两天一样。

时间匆匆而过,我偶尔会负面情绪爆棚,除了偶尔和本省的刘宇枫交流,我没事就跑去小米的博客里留言:小米,我要怎么办啊,我害怕高考。小米,我考不上大学那该干啥去啊。小米,你什么时候毕业呢,什么时候回国。

小米回复我,别担心,生活总会告诉你答案的。阿莲,别怕,慢慢来别着急,读书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快毕业了。

连城的冬天很冷,但2011年冬天我的手竟然没长冻疮,每次看到他的回复我都觉得心都跟着暖了起来。我也会对他提一些无理取闹般的要求,诸如,小米哥哥,快给我唱一首歌。小米哥哥,能不能发你的照片给我看啊,我要没P过的那种。小米哥哥,能不能寄一本你的小说给我啊,我想看你的书但是买不到。

当然,这些要求无论我怎么撒娇他都不会答应的,否则我想我也不会对他一直保存着那么大的好奇心。他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也不得不保持着这种神秘感。就像小孩子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是想偷东西,只是看到锁着的箱子总忍不住想把它给打开。尽管知道结果免不了会让自己失望。

我发现我喜欢上小米了。不同于阿莹一时兴起的荷尔蒙作祟(至少我是这么认为),我对这个神秘莫测的男生,已经产生了一种的眷恋。


(文/曾小小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