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生活 |
前不久,从毛概课实践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随手拍成果展开始,突然间就想着我要完成这件事,于是熬夜到凌晨两点做完PPT,第二天早晨八点便开讲。
大一大二的马哲、思修类似这种的小组成果汇报,当时在台上所讲的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上台前做的内容准备便是以取悦观众为目标。而站在台上一旦自己的一些包袱抖出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自己多少有些尴尬和不自在。虽然讲得不算差,但每次总让自己不满意。
这次有些相反,四个小时准备的PPT我甚至连底稿都没打,简洁得几乎没有文字,也没有刻意去想怎么逗乐大家。上台后面对着熟悉而陌生的同学,我不再觉得尴尬,更没有任何紧张,一句话一句话慢慢地讲着,从容不迫。
有那么一刻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大三了,这就是两年来我的成长吗?
大学过半,身边的朋友已经慢慢做了对未来的决定:决定考研的一些同学正上着考研班进行准备,有创业想法的也一步步接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业还是学习?在大城市闯还是回小镇?选择从事喜欢的行业还是考公务员安稳地过日子?
这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和中学时代的那种迷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可能过去和现在都不明白自己忙忙碌碌苦苦追寻究竟为的是什么,文艺点说,就是向前望不到未来,回首看不见来路。但是,对待生活从“不知如何是好”到“生活不过如此”再到“哈哈哈哈哈”——过得好过得差我们选择不了,心情好心情坏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啊。从喜欢在社交工具上吐槽生活到分享生活再到一言不发——并没有谁特别在意他人的生活啊,何必刷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呢。
在馄饨店遇到个97年的男孩,来自河南,叫江涛。他初中没有毕业,便从家中出来闯荡。在他到达第一个目的地廊坊的时候,他的身上只有50元现金。我问他,你父母放心你一个人出门吗?他回答我,出都已经出来了,不放心也得放心。他的语速并不快,声音并不高,但他透露出的却是一份和他年龄不相符的从容不迫和毫不犹豫。
他中午和晚上都在馄饨店打工,其他时间便不断学习。他想成为影片的导演和摄影师,想拍出自己的作品。跟拍婚礼,跟拍微电影……这些是他付诸的努力。每天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甚至是吃了这顿没下顿,可他沧桑的脸中写满了坚定。可能这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旧热爱生活吧。
我对未来呢,其实也特别模糊,毕业后何去何从也没有着急做决定。走一步是一步呗,想那么多干啥,想多了也是白想。不断学习想学习的,学习该学习的,充实自己,这才是不枉大学一场。这种刚刚好的状态并非安逸,我欣然接受但也有所不安。其实人最难做到的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所有优点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会少很多无谓的自责和痛苦。世界如此残忍,一切那么不可预知,正是它的残忍和不可预知才让我们更想不断地探寻。操你大爷的生活,你丫的以为我怕你?
一直觉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逼的过程。突然发现,以后的自己看现在的自己也同样是傻逼。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究竟是在进步呢,还是一直是傻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