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非北京人,尤其是南方人都会从小在心底有个北京梦,可以说是向往,也可以说是想揭开祖国首都的神秘面纱。因为北京承载着太多我们对它的期许,想站在长安街用天安门当背景拍张照,想登上长城当回毛爷爷所说的好汉……总之,去北京变成了从小就想实现的梦。
这次上大学之前有幸能和父母一起游玩北京,虽然算不上是圆梦,至少是圆了个心愿。我是2号上午到达北京的,一下火车到北京西站就坐地铁到丰台站,出站的时候便是我看到北京的第一印象:灰蒙蒙的天空,湿漉漉的地面,停得并不整齐还有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有些拥堵的汽车,和我一样拉着行李箱的旅客,形色匆忙撑伞也许是赶去上班的人们。当时我的心里涌出的第一句就是:这里是北京,是我向往了这么久的北京。
用一上午的时间安顿下来以后,中午天便放晴了,不知道北京是不是欢迎你,看来北京还是欢迎我的。下午和家人一起去天安门。由于对路况并不熟悉,多次辗转地铁、公交之后才到达前门。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在公交上看到礼让的北京人,只要有老人或是抱小孩的妇女上车,乘客都会主动让座,实在没人让座售票员都会用请求中带点命令的语气说“让个座呗,年轻人少坐一站又没事”。井然有序地乘客让我有些汗颜。
由于去得太晚,从天安门再回前门天色已晚。北京的天气实在多变,瞬间凉飕飕的风吹来让人有些不适应。过大的温差导致舅妈想买衣服御寒,转了很久歪打正着走到了繁华的前门大街。这里的衣服并不便宜,终究没找到合适的但还是买了。饥饿加上疲乏最后我们选择在小吃街吃点东西填饱肚子。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正宗的北京小吃,即使都已那么饥饿还是觉得特别难吃。
随便吃了点东西,继续看路牌,找公交,打的士,折腾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全家累得直不起腰,还要安抚累到哭着说要回家的表弟。相比自己家乡一天可以全走遍的小县城,顿时便有点辛酸:这就是北京,复杂的道路,随处的地下通道,拥堵的汽车,无尽的游客。走路不方便,坐公车不方便,打的不方便,自驾不方便,总之感觉在北京怎么都是不方便。
第二天开始跟着旅游团旅游。去过长城之后便开始了坑爹的旅游。被带到十三陵附近吃了最难吃的午饭,然后被骗到“购物广场”买发臭的烤鸭烤鸡(当时当然并不知道),穿古装照相啊,果脯啊什么的。另外,从上车开始,导游便正经地宣扬貔貅有多好,原来是为了铺垫最后把我们带到卖珠宝玉石的地方企图劝说我们买这买那。之后事实证明,跟团旅游无非就是上午带着你去一个正规的景点,然后吃顿恶心的午饭,下午就是一直骗你钱。要不然导游司机混什么呢,他们也要生存。
之后坐公车的时候看到很多,想了很多。看到很多闭着眼睛戴着耳机的上班族在公车上小憩,安静得从不说话;我也看到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高中生,抱怨今天的作业多,说不想回家因为一回家就得做作业;和一位老爷爷闲聊,他说,北京有什么好,这公交上真正的北京人有几个?
身边有同学曾经抱着北京梦如今如愿考上北京的大学,也有同学为了圆北京梦今年留下来继续复读。我不知道一个这样的城市究竟是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人如此神往。其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一个终点是什么,是一所北京的大学?或是三环四环的房子?在这样的迷失下已然我们都不清楚什么算是追求,什么才是终点。北京之行,我看到的是疲惫抱怨的市民,但也看到文明礼让的市民,还有,随处可见“北京精神”的标语。套用诞辰200年的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来结尾:这是一个最好的城市,也是一个最坏的城市。
2012年9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