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这样想是不对的

(2012-05-01 13:26:12)
分类: 感悟生活

现在颇为作文而苦恼。连续三次模拟考试作文全都没及格。本以为50分的作文吧,第一次不及格拿29分已经够低了,没想到我还能继续下滑到27分,再到22分。究其根源,用语文老师的话说,我是“思想出轨”。

 

就先说一篇材料作文:有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他走到一条小河边,发现没有桥。于是,他砍下一棵树,把它横放在河的两岸,然后从上面走过去。过了河以后,他把那棵树扛在肩上,继续走路。有人见了,问他为什么要扛着树走路,他回答说:“前面还有河呀!”那个人反驳他说:“前面固然有河,但也有树啊!”

 

其实不是我故意要标新立异,也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我看完材料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说前面有树就有树吗?如果前面没有树怎么办?既然自己已经为未来之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即便前面有树,又何必一定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放下树呢?

 

参考答案给出的提示却是这样的:题目提供的材料,是一则禅宗小故事,文字虽浅显,内蕴却发人深省。对那个人过河后仍把树扛在肩上赶路的原因,可作多方面的分析;他所扛的那棵树,也有多样化的寓意。考生若从以下角度立意,都应视为吻合考题题意:(1)以前的成功,会变成以后行事的包袱;(2)要有“放下”的勇气;(3)告别过去,才能轻装上阵,赢得新的成功;(4)未来会有新挑战、新问题,也会有新条件、新成功;(5)风物长须放眼量,思考问题忌偏执。

 

然后,依据“参考答案”,我自然算是脱题了,分数当然不及格。可我越想越不明白,因为我觉得这根本不是告别不告别的问题,也不是别人放不下成功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全理解为:他能从成功中吸取经验,带好“树”,为未来的成功做准备。

 

还有乌鸦喝水的看图作文。“老一代”用石子填满瓶子而喝到水,“新一代”用湿透砸破瓶子而喝水。我提取的观点是“做事要创新,不要迷信老一代,另辟蹊径往往更好”。参考答案则是“新一代人不顾后人喝水,砸破瓶子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

 

没办法,我又脱题了。这个我也没想明白,图片上新一代砸破瓶子其实并未全碎,而是开了一个大的口子,这不也可以理解成方便后人喝水吗?那如果说,若是老一代不断地用石子填满瓶子,空留的部分越来越少,那后人不也喝不到水了吗?那可持续发展又怎么体现呢?

 

其实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确实有些“问题”。有次小作文是一个评论,材料是说某学校让学生在升旗仪式上用摇滚乐演奏,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我想的是当然要赞同的啊,这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体现素质教育有什么不好的。讲评试卷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这次小作文有一位同学居然肯定了这种做法,我实在无法理解!其余同学还是挺好的,中规中矩的批判,这升旗仪式怎能不庄重呢?”课后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得到了老师的一句“你这样想是不对的!”。

 

某次考试阅读是《异数》,最后一个探究性问题问的是“你觉得做异数好吗?”我分条列举了很多理由,回答了“好”。我记得当时很多同学回答的是“不好”,而答案也是说“不好”,最后惊讶的是我的答案是满分。

 

其实我最无法理解的是那种“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问题明明就没有答案而言,为什么却会有“脱题”、“回答错误”之分。答案也是人写的,命题者的思维当然可以和我的思维不一样,而不一样为什么就能说我的想法是“不对”?如果我是命题者,把我的想法命制成参考答案,那岂不是大多数现在“想法正确”的同学也会被老师批:“你这样想是不对的!”

 

我想,应试教育正是如此,慢慢扼杀了中国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我有一点小庆幸我还有自己的思想,更多的则是担心若高考我的思想脱轨怎么办。

 

2012年5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青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