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dasana 山式

标签:
indianyogimanu |
分类: Yoga |


“连怎么用脚站立都不懂,但你们都已经想用头来倒立。”
记得当年去印度进修,第一节课老师就说:“判断瑜伽老师最基本的
就是对山式的理解。”
Tadasana这个体式也就是说要像山一样牢固地站立不动。这是一个基本的站立姿势。山式能帮各关节处于标准体位,强化脚部力量,使臀腿肌健康有弹性,也能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体态,带来均衡轻盈的感觉。这些全都是安全有效练习的关键,也是长期健康安适的重点。
放置双脚
脚内侧相互触碰,大脚趾与大脚趾,脚跟与脚跟(如果觉得这样比较困难或是很难平衡的话就把脚跟打开一点)。
如果可能的话内侧的脚踝也靠在一起。
第二个脚趾正对前方。
展开脚掌
向前向后展开脚底的皮肤。
从脚内侧向外侧展开脚底的皮肤,尽管更多的是在感觉上的。
十个脚趾拉长展开再一个一个地从小脚趾开始地放下去。
此时双脚最大可能地展开与地面接触。延长展宽并不意味着使双脚紧张,保持双脚的柔软和放松。一定不要用脚趾抠地板。
抬高足弓
外侧的脚踝内收。
抬高足弓(把脚趾抬起来并且展宽这时足弓是抬起的,记住这种感觉。脚趾放下来了之后,任然保持住这种感觉)。
体会脚底的压力点
脚底的重量分布在三个点上;大脚球(内侧,脚掌前端脚趾的下面)、小脚球(外侧,脚掌的前端脚趾的下面)、脚跟内侧。
感觉重力注入双脚使双脚摊开,使这个站立的基础变得沉稳。仿佛要使一个物体稳固地立着就要给他的底部加配重块一样。
体会脚底的皮肤上的每一个压力点。用艾扬格的话“你的脚应该像是一枚图章”。这样你就知道了应该很仔细小心地在地板上印下完美的脚纹。
调整重心
通常重心会有向前的倾向,这样我们要有意识地把重心向后撤。把重
心调整到脚跟的前半部分,这里正是你胫骨末端的正下方。感觉重心在大腿骨内垂直下降穿过的脚跟。当重心落在脚跟上的时候去体会脚底皮肤的感觉,应该体会到脚趾不像刚才哪么紧地压在地板上了。
另外,两脚的重心也有落向两侧的倾向。在很多站立的姿势中也是如此。让内侧脚踝有力的内收,同时抬高外侧的脚踝这样去抵消重心外移的倾向。重心也不要过份到脚的内侧,尽可能地在脚掌的中间。
越多越好地抬高外侧的脚踝,并且同样地抬高内侧脚踝。当抬高了脚踝同时,有效地抬高足弓。
艾杨格说:“只要脚底产生一点点的错误,哪么脊椎肌肉和耻骨区域的位置就会错误。”
腿
向后的移动
重心有前倾的倾向。把胫骨向推一点,大腿的前面也向后推一点,注意大腿的内侧也要后推,调整重心到脚跟上,腹股沟也后拉推一点但一定要保持柔软,不要僵硬。
这样,让整个腿骨的投影正落在脚跟上。
大腿的肌肉
让大腿的肌肉在每一边都牢牢地裹着大腿骨,包括小腿的肌肉。
大腿骨应该有一种被强有力地抱着的感觉。当把肌肉压向腿骨的时候,同时感到把肌肉压入的骨盆,在每一边都是如此在后面把腿筋提向臀部、在内侧肌肉收向内侧腹股沟、在前面肌肉收入前面的腹股沟、在外侧肌肉收入胯部。不仅仅是肌肉,皮肤也要同样地向上伸展。在大腿肌肉和皮肤向上伸展的同时,让大腿内侧相互靠近。
提起膝盖骨
向上收缩股四头肌,这样把膝盖骨提上去。膝盖骨上提应该清晰有力,同时也要感觉膝盖骨被收入膝关节。打开后面的膝盖窝,两个膝盖窝的皮肤应该均匀地扩张伸展。
在所有大腿挺直的姿势中,都需要提起膝盖骨。而且你会发现很容易不经意地膝盖骨就会掉下去,每一次掉下去就要把它再拉起来。在内侧和外侧均匀地提起膝盖骨。
如果只是把膝盖骨收入膝关节而不提起膝盖骨,就可能致使膝盖损伤。因为这时胫骨的上端过多地向后移动,而超过了大腿骨的下端使膝关节错位。所以要先提起膝盖骨,再把膝盖骨收入膝关节。
小腿的平衡
尽管小腿肌肉向前推的动作很精微,但是仍然可以而且需要感觉到他。
感觉大腿的顶部轻轻地向后推,直到正投影在脚踝的上方。
感觉大腿前面的皮肤向后压着肌肉肌肉压着骨头,而骨头压着腿筋,腿筋又向前推着骨头。让内在的视觉非常的清晰。
大腿的内旋
让大腿内旋。确保大腿的正中正对前方。让大腿的内侧比外侧旋转的多一些,这样让大腿前面的中线和后面的中线在一条线上。
当你大腿内旋同时,保持内侧的小腿肚子相互靠近,但是内侧小腿的肌肉可以感觉更多地向后流动。让内侧的脚跟的皮肤向外侧脚跟的皮肤方向移动、小腿肌肉的向面旋转去追随这个动作。
骨盆
大腿骨,尾骨,和耻骨相互呼应的动作
大腿骨的顶端后拉的同时,尾骨骶骨向下和向前拉。耻骨向胸膛抬高。这个收尾骨的动作在山式的变体姿势支架式和四肢支撑式(caturanga dandasana)中也非常重要。
另外在拉尾骨向下之前尝试先延长腰椎,这样拉尾骨会比较轻松有效。
关于臀部的收紧
在任何需要收紧臀部的姿势中,都不应该让臀部彼此地压挤,而是应该向前压住骶骨。另外这个动作只是应该作用在上半部的臀部而不是下半部,如果觉得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