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眼是斜视吗?
(2013-02-17 16:30:39)
标签:
情形常见心理时期不稳定性 |
有时我们会发现儿童有“斗鸡眼”、“对眼”的表现,其实这正是眼球向内偏斜的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内斜视。斜视的分类很多,包括隐斜视、外斜视、内斜视等。所以,发现眼位异常,家长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斜视类型针对性矫正治疗。
其实斜视的症状很多,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孩子得了斜视不仅视力会下降,还会影响容貌,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眼睛情况。
介绍斜视常见症状
1、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小儿一般后天性内斜视比较多见。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因为患儿父母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双眼眼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可能把双眼视轴平等的不稳定性,误认为是先天性内斜。此外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有些后天性调节性斜视,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生,以上这些,都可引起诊断上的混乱。
2、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
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的进展,外斜突变为恒定性,即经常处于外斜状态。可以为交替性,即交替性外斜视,或一眼有注视倾向。如果外斜开始于视觉尚未发育成熟期,可以是单眼注视并有弱视。
3、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